自从导演乔治·A·罗梅罗在1968年的电影《活死人之夜》里确立了这一模式以来,流行文化中便出现了太多的丧尸。
然而,当作家马克斯在2006年将《僵尸世界大战》一书呈现给我们时,他为我们所熟知的领域注入了新的生命。
这本书讲述了人类与丧尸的全面战争,获得了评论和商业上的双成功。
当然,这也使得改编电影的时机成熟了。
于是,布拉德·皮特和他的B计划电影制作公司粉墨登场。
虽然这部电影和原著之间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可观众还是欣然接受了它,但那些希望忠实地改编的人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在2003年出版的《僵尸生存指南》一书大获成功后,马克斯决定将自己对丧尸的喜爱再上一个台阶。
根据自己的规则,并从二战中汲取灵感,他创作了一部以一种病毒爆发后的时代为背景的恐怖小说。
这种病毒可以使尸体复活,几乎消灭了人类。
书中写到,联合国战后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前往世界各地进行采访,带领读者从最初的热点地区,到社会崩溃,再到人类找到反击之道的至暗时刻。
尽管本书采用了事后报告的形式,但书中充满了恐怖的场景,扣人心弦的政治评论,以及关于人类需要如何适应以克服生存威胁的创造性想法。
但是,谁来承担适应这种非常规结构的挑战呢?
在与莱昂纳多进行了激烈的竞价之后,布拉德·皮特和B计划忙着将马克斯的小说搬上大银幕,他们请来了资深编剧斯特拉辛斯基撰写剧本。
这个剧本将从《谍影重重》等惊悚片中获得灵感,保留了原著中政治重点和国际视野。
斯特拉辛斯基在电影圈子里是一个备受喜爱的名字,他关于《僵尸世界大战》的作品触动了这些观众的神经。
在外媒网站上,一个被泄露的剧本被原著党捧上了天,有网友戏称其值得奥斯卡奖。
与奥斯卡提名的末世惊悚片《人类之子》相比,这部电影保留了书中以采访为基础的结构,描绘了一幅战后世界的图景。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开始怀疑生存是否是一种胜利。
作为执导过《007》系列和《死囚之舞》等影片的资深导演,马克•福斯特在《僵尸世界大战》中表现出的那种动力,似乎注定会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全新的丧尸类电影,甚至值得获奖。
第一次出现问题是在2009年,当时马克·福斯特透露,剧本将由卡纳汉重写。
尽管马克斯在整个剧本创作过程中都没有给出任何意见,但有传言称,重写是马克·福斯特和斯特拉辛斯基之间发生冲突的结果,前者更喜欢把重点放在动作上,而不是后者的剧本。
卡纳汉的剧本与原著不同的是,故事发生在僵尸战争的余波中,这个版本将我们和布拉德·皮特所饰演的盖瑞·雷恩直接置于僵尸世界末日的中心。
重点更多地放在行动和盖瑞家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上,而不是放在一场反对人类灭绝的全面斗争和社会影响上。
盖瑞·雷恩仍然会访问地球上的几个地方,从韩国到以色列,再到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但他不会采访那些经历过的人,而是会亲身体验。
2011年7月,随着这个新剧本的诞生,马克·福斯特开始了拍摄工作,但是拍摄重点的改变并不是最后的障碍。
《僵尸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像是被诅咒了一样,包括艾德·哈里斯和布莱恩·科兰斯顿在内的几位演员先后入组和退组,马克·福斯特和布拉德·皮特的关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
那么,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问题呢?
首先,这本书的结尾有点含糊不清。
在原著里,人类放弃了大片大片的土地,撤退到各种安全地带,却发现自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
在这本书的高潮部分,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发动了一场进攻,以夺回之前被侵占的领土。
然而,就像生活中经常发生的那样,事情要比这复杂得多,丧尸病毒永远不会被治愈,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亡、政府的更迭和重组所带来的政治影响仍在影响。
在社会崩溃的早期,由于核冲突和未经控制的火灾,地球的环境被大肆破坏。
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的生活比过去更加艰难,唯一的希望就是,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要直面自己的毁灭并击退它。
电影的结局很宏大,也为故事设定了一个系列,但每一个看过初剪的人,从电影公司的高层到基层,都认为布拉德·皮特在最后三分之一的时间里的转变太过突然,而且在情感上并不令人满意。
套用纪录片《感恩死亡》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漫长而奇怪的僵尸世界大战之旅,从阴郁的小说到忠实的改编,再到全面战争,再到一家人聚在一起、潮流逆转。
所有这些冗长的文字,以及从原著中产生的如此之多的变化,观众会有什么反应呢?
《僵尸世界大战》在美国本土获得了2.024亿美元的票房,在全球获得了5.4亿美元的票房,对于一部有着如此糟糕的制作历史的电影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字。
该片还创下了布拉德·皮特首映周末的票房纪录,头三天就狂揽6640万美元。
不幸的是,这一成功并没有治愈困扰这部电影的“病毒”,在几次努力之后,续集被取消了。
尽管困难重重,《僵尸世界大战》的票房表明,观众渴望看到更多的丧尸类电影。对于这部电影背后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