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倜)2022年湖南教育领域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瞬间、事件和人物?今天,2022年湖南十大教育新闻、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正式揭晓。

这两个榜单由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政务网、魏翔教育、中国教育出版社湖南记者站联合评选。让我们来看看!

2022年湖南十大教育新闻

1.宣讲团成员、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深入高校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11月4日,宣讲团成员、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来到湖南师范大学,为高校师生宣讲第二十次党代会精神。张勉励在场大学生和全省青年大学生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胸怀远大理想,与爱国爱乡、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发生性关系;勤于学习,对知识敏感,做一个能大有作为、重任在肩的新时代青年;敢试、敢为人先,做开拓创新的新时代青年;艰苦奋斗,团结奋斗,做自信自强、敢于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做新时代的青年,要德才兼备,引领风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绽放。

2.湖南努力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让更多湖南学子享受优质高等教育。2022年8月23日,普通高校招生顺利结束。全国普通高校在湘招生53.82万人,其中本科生23.52万人,比上年增加2.86万人,增幅13.86%。全国“双一流”高校在湘招生3.23万人,比上年增加3890人,增长13.68%;农村“三专项”招生18663人,比上年增加4676人,增长33.43%,创历史新高。

3.湖南职业教育再次受到国务院辛勤督导的鼓舞。

6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2021年实施重大政策措施的通知》。湖南职业教育继2018年之后再次上榜,显示了湖南职业教育在全国第一方阵的地位。近年来,湖南全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强“双高”“双优”建设,实施职业教育“楚宜”行动,成为全国首批建设产教融合试点省、打造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的试点省份。多项核心办学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全方位的教育改革,让更多的湖南学子在职业院校实现了“升学之路、就业之门、致富之景”。

4.湖南预防学生溺水成效显著。

4月28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2022年预防中小学生溺水专项行动的通知》,继续为打赢“反溺水人民战争”打好基础。省教育厅先后两次督导全省防汛工作,及时整改问题;拍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和暑期安全教育专题课程,组织编写预防溺水“口袋书”并免费发放,2022年在湖南省中小学举办“游泳安全防溺水”公益教育活动,不断加强警示教育;全省各市县都成立了学生安全专业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创新建立教育安全管理平台;各校以疏堵结合的方式推进游泳教学,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能力,构筑起一张从上到下的“防护网”。2022年,全省学生溺水事故总数和溺水死亡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46%以上。

5.湖南积极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

5月4日,大型原创真人移动思政节目《教育时代新人》开播。这是继创办中小学生“我是接班人”网络课堂后,湖南推出的又一档“湘字号”精品思政节目,引起高校师生持续热议。近年来,湖南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扎根三湘大地,着力打造深入人心的思政课,迈上新台阶。连续两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演活动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涌现出以称赞的“移动思政课”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政黄金课程。

6.湖南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的“三项措施”。

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48.3万人,比去年增加6.5万人,增幅14.39%。增量和增速都是历史新高。2022年,湖南将通过全省统筹推进、全方位拓展提升、全程保障服务“三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市场主体稳增长保就业“1+8”一揽子政策,全方位、多层次支持毕业生就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促进就业创业活动和高校书记、校长访企业扩岗促就业专项活动,千方百计促进市场化就业,拓宽政策性岗位规模;建立了就业困难群体动态信息库,“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带着感情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截至8月31日,全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执行率与2021届毕业生执行率基本持平。

7.湖南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2月14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正式公布。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5所高校入围,入选高校和学科数量位居全国第八。除国家认定的15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外,12月12日,我省宣布12所高校的21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培养学科”名单。同时,《关于深化湖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标志着我省第二轮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展开又一轮苦练集结号。

8.湖南石门积极探索“足球教育”之路

近年来,石门县在“双减”背景下,积极探索偏远地区“足球教育”之路。2022年10月6日,石门县五万小足球队获得全国青少年足球精英挑战赛第三名。改革办相关刊物专门宣传石门县发展校园足球的重要经验以育人。县里投入2000多万元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目前已成功创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8所,建设标准化足球场地22个。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参加校园足球的学生有1.2万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足球教育”的竞技场上,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球场上茁壮成长,收获更多精彩的人生“目标”。

9.湖南推进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

今年年初,湖南将新增37.6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一年来,全省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4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占比从2021年的90.25%提高到95.76%,充分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与此同时,教育“双减”趋势持续向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控制工时达标率达到100%,线上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机构达标率下降100%,线下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机构减少4899家,减少率超过83%。10月以来,《湖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促进行动计划(2022-2025年)》、《湖南省县域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一批重磅文件陆续出台,将推动湖南构建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10.湖南高职院校管理体制调整拉开序幕。

6月29日,省直单位主管高职院校移交省教育厅管理签约仪式暨工作推进会召开。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正式划归省教育厅管理。此举是湖南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也为进一步理顺湖南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拉开了帷幕。

2022年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1.“最美科学工作者”梁布革:打造“透视眼”雷达助力紧急生命救援。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梁步革,曾获第24届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成果实事求是奖,2022年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二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超宽带雷达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为我国抢占世界超宽带雷达技术高地、开拓超宽带雷达产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4月29日,长沙望城自建房倒塌。作为现场救援专家组成员,他几乎六天五夜没合眼,携带MIMO雷达生命探测仪、多模融合生命探测仪等新装备深入一线,为6-10名被埋人员的准确搜寻定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2.“切割世界冠军”董卿:技能报国,展现青春担当。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董卿。10月24日,23岁的董卿在芬兰举行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从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时尚科技项目金牌,完成了个人的“青春匠心”,实现了中国在世界技能大赛时尚科技项目的“三连冠”。从小随母亲在服装厂长大,从小喜欢服装制作,中考后进入职校服装专业。从一个普通的职校生到世界冠军,董卿说,“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展示技术,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我们保持初心,不断学习探索,就能走上成才之路,技能报国之路。”

3.“诗意向导”李柏霖:陪山里娃去“中国文学节”

怀化市会同县素玉希望小学语文老师李柏霖说。她所在的学校大约有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怎样的中国教育才能给孩子更丰富更美好的精神世界?”李柏霖决定用诗歌滋养孩子的“心灵”,在孩子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五年来,她和学生们一起创作了1400多首各种题材的诗歌,温暖地点亮了大山孩子们的童年。11月20日,李柏霖带着学校的7位“小诗人”参加了“中国文学节鲁迅文学奖之夜”的颁奖晚会。孩子们用诗歌感动全场,并作为颁奖嘉宾赠送给获得诗歌奖的“大诗人”。

4.“夫妻教师”朱喜芬、李亚栋:扎根农村,潜心育人十余年

朱喜芬和李亚栋是郴州市汝城县温明瑶族乡的第一批小学教师。这对80年代末出生的小夫妻,大学毕业后一起扎根大山深处,在这个“半床被子”故事发生的地方发光发热。走进大山,走上讲台,夫妻俩以爱为背景进行教育,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作为乡村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红土上的‘小树苗’真正长成‘参天大树’。”这是夫妻俩的心声,也是广大乡村教师为乡村教育奉献青春的写照。

5.“班主任”郭晓芳:在“云端”点亮千万孩子的梦想

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模范郭晓芳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课堂的班主任。郭晓芳在新时期对“云”思政课进行多维度创新,用一个屏幕打开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天地,将课堂设置在演播室,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形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网络思政品牌。“我是接班人”网络课堂就像一束光,照亮了三地四水的每一个角落,照亮了千家万户的每一个孩子。

6.“交通安全卫士”唐启学:学校路口强制看护16年。

醴陵市王献镇退休小学教师唐启学是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个人。16年前,在学校的路口,唐启学看到学生因为躲避不及,在车轮下逃窜。伤心欲绝的唐先生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在这个车祸频发的路口疏导交通,保护学生的安全。从那以后,他每天近四个小时“值班”的义务几乎没有停止过。16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发生过安全事故。他把辛苦、危险、担心留给了自己和家人,把方便、安全、实用留给了学生和家长。

7.“变废为宝”邓家伟:演绎“科技人”的创业传奇

长沙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邓佳伟,主攻硫酸镁高端绿色生产技术。他在“变废为宝”中发现了商机。大学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资产很重的化工厂。在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后,他回到了大学校园学习。读研期间,邓家伟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3项,带领团队攻克废硫酸综合利用技术、重结晶闪急冷冻技术、后处理改性技术三大核心技术,使产品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附加值更高,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如今,他的公司产品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年产值超过2500万元。

8.“金牌女教练”于洪君:三个月内两次带队夺得全国冠军。

长沙明德华兴中学的体育老师于洪君说。1995年后,2022年8月和11月,她带队获得中国初中篮球联赛男子组冠军和全国体校U16篮球锦标赛16强决赛(男子组冠军),两次比赛她都获得了最佳教练。外表温和的于洪君是球场上的“引路人”。他的教练充满活力,他的声音充满力量。场下是“接君”,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经常鼓励队员,“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希望。”

9.“无腿男孩”彭兰西:用双手“走”进大学。

彭兰溪,2021“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童年的一次意外车祸导致彭兰西高位截肢,从此只能靠轮椅陪伴。但在命运面前,他没有屈服,而是学会了用双手“行走”,一步一步支撑着漫长的求学之路。经过刻苦训练,彭兰西可以坐在轮椅上打篮球、打羽毛球,在水里游得很自如,比很多腿健康的人都要快。今年夏天,18岁的彭兰希顺利考入湖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他说,“我是假肢最好的测试者,因为我知道失去肢体的人需要什么。”

10.“科普志愿者”张永强:奋战在科普第一线24年。

郴州市宜章县农村中学科技馆馆长张永强说。他在基层从事科普教育24年,充分调动科技馆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展厅,将展品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使科技馆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在县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奖数千个。参与推动中国移动科技馆在宜章县展出,邀请特殊学校学生、困难学生、山区留守儿童等多个群体参观,累计人数超过1万人。“心中有光,梦在远方。”凭借一贯的信念,张永强点亮并成就了更多学生的科技梦想。

(一审:周倜;二审:刘文涛;三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