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始#

18世纪,博博迪乌拉索地区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为其带来了军事支持和新的商业机会。从那以后,它变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博博迪乌拉索的命运与位于博博迪乌拉索以南250公里的孔城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城市的诞生

1710年,由Sekou Ouattara(连同Dioulas)领导的一群苏丹士兵试图从孔城人手中夺取权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北部(Jene)、南部(可乐果树种植区)和东部(黑沃尔特金矿)的商业道路。塞库·瓦塔拉的哥哥法玛根·瓦塔拉带着一支军队北上控制孔城-杰宁公路,最后,

虽然对这次入侵有多种解释,西娅表面上成为了孔子帝国的首都,但它仍然只是一个城市堡垒,也是新战士贵族阶层(佐野王朝的阶层)的聚集地。大多数撒拉族认为,撒诺王朝建立于18世纪初。据说其创始人莫洛·萨诺(Molo Sano)其实是法玛根·瓦塔拉(Famagan Ouattara)的傀儡,他想通过莫洛·萨诺征服邻近的主要村庄,从而在该地区建立自己的权威。

因此,从那时起直到殖民入侵,博博迪乌拉索地区一直作为佐野王朝的领地存在。根据Guy Le Moore的说法,Bobo-Dioulasso和Bobo-Dioulasso的词源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起源于孔城的瓦塔拉家族与当地的萨诺王朝的结盟。

19世纪下半叶欧洲旅行家宾格尔的游记显示,博博迪乌拉索当时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作为第一个穿越这座城市的欧洲探险家,宾格尔船长在1887年第一次经过此地时,只看到了一些聚集在一起的村庄,因为这里没有城市建筑,居住群体分散,农业活动原始。

然而,此时的博博迪乌拉索已经不仅仅是杰宁或廷巴克图这样的一群村庄的简单聚合,尽管在殖民入侵之前,杰宁和廷巴克图的农民比例已经达到了70%。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将城市标准定义为:在某一地区,有能够养活非农业生产者的剩余农业产出,同时,有一批商人和一股能够强制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政治力量。

这样,在19世纪,波波·迪乌拉索就已经达到了这样的标准。因为宾格尔估计当时博博迪乌拉索每5000名居民就有1000到1500名外国人。并且在18世纪,孔城与界内之间的商道安全再次得到保障,迎来了这里新一波的商业繁荣。

此外,塞库和法马根·瓦塔拉取消了这条贸易路线上的税收,博博迪乌拉索市场和孔城市场,吸引了大量来自耶拿、廷巴克图和布纳(孔城以东50公里的城市)的商人前往这两个城市。博博迪乌拉索现在是连接尼日尔内陆三角洲城市和林区附近城市的重要中转站。

大量的商品在这里交易:北方的商人带来了马匹、棉花、牲畜和盐;南方的商人在卖枪,卖从欧洲进口的五金产品,卖可乐果要卖到北方的大城市;内陆地区的商人提供一些手工艺品,如铁和铁工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出售了一些该地区领导人通过战争俘获的奴隶。最后,在19世纪,随着洛比黄金市场商业体系的建立,博博迪乌拉索、布纳和邦杜库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交易市场之一。

强大的商人集团与当地的新军和贵族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一般掌握着当地的部分军事力量,负责保护这些商队。商人和士兵领袖也会使用商队中的工匠来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他们会让织工给他们做衣服,让铁匠给他们做马具和步枪。在军队里,经常会有几个人专门教授可兰经。该门处理军队中的宗教事务。军队与商队的频繁接触导致了新战士贵族阶层的“去欧化”。

城市内的空间结构

1887年,宾格尔画了一张地图,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城市的基本布局空。这座城市被河流分割成两部分,河的左岸有两个村庄和一个社区。自17世纪以来,这个村庄主要由博博城的农民、教授《古兰经》的教师和军事领导人居住,其中最著名的领导人是泽勒·卢萨诺。1895年,他和孔城马商萨帕纳·尤尔共同控制了这个村庄。

从18世纪开始,这里成为了佐野新战士贵族阶层的驻军和聚居地。虽然这个地区主要居住着波波和撒拉农民。这里这个贵族阶层的社会文化习俗与前瓦塔拉军队领导人相似。

早在18世纪,主要依靠商人馈赠传授《古兰经》的卡桑巴、弗法纳和萨诺戈家族,就随着商队搬到了博博城附近居住。到了18世纪末,为了能有一个安静的祈祷仪式,萨诺戈家族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1820年,赛杜·萨诺戈(Saidou sanogo)和易卜拉欣·萨诺戈(Ibrahim sanogo)两兄弟在基比杜(Kibidoue)不远处开办了一所可兰经学校,并修建了一座小清真寺。一些土著家庭开始在这个家庭周围定居,从而形成了这个“伊玛目村”。到1894年,由萨诺戈家族抚养长大的伊玛目萨科迪·萨诺在该市的穆斯林社区附近修建了一座清真寺。

在河的右岸,有一个叫库尼玛的村子,离其他村子很远,主要居住着波波和撒拉农民。19世纪,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在右岸崛起,它主要由两个村庄组成,被宾格尔称为“孔城家和迪乌拉斯的村庄”和“马拉巴和索宁科的村庄”。

此外,该中心还有一支瓦塔拉军队和几支18世纪在此定居的大篷车,它们代表了该地区外国家族的利益。这些复杂的血缘关系为这里的商业环境设定了一个基本框架。像许多迪乌拉城邦一样,他们经常充当商人的经纪人和银行,他们的院子经常被改造成仓库。他们大多是定居在坎布古的商队成员以及在图努马和迪乌拉索巴的新战士和贵族。

Bacary Traore统计了这个城市大约有20个宗族,大部分来自孔城。这些家庭主要但不完全集中在Kambugu部落。此外,从18世纪开始,豪萨人建立的另一个大型西非商业网络在迪乌拉斯传统贸易区的西部(今尼日利亚北部)发展起来,投资了布纳、邦杜库、孔城、博博迪乌拉索、杰尼等迪乌拉斯的主要市场。

19世纪,来自卡齐纳(今尼日利亚)的几个豪萨家族来到博博迪乌拉索,在孔城家和迪乌拉祖村附近定居。他们大多学习迪乌拉语,以便更好地融入社区。与此同时,一些来自塞古地区(今苏丹)的牧民部落和莫西商人也定居在城市的右岸。

这个社区人口混杂,离坎布古士兵的营地不远。商人与这些士兵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在不安全的时候得到武装警卫。同时,军营还为商人提供囚犯作为劳动力。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社会制度。

迪乌拉索巴、图努马、库尼玛、宾杜古索等波波村的社会制度是在不同氏族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村里最大的两个氏族负责本村的主要事务。但坎布古村的内部组织结构大多沿袭了瓦塔拉军队的传统,即士兵按所属不同军队进行分配,村庄由法马甘·瓦塔拉的后裔控制,他们的步兵部队集中在这里,而骑兵则驻扎在以步兵驻地为中心的周边地区。

Kambugu村最终成为新的城市结构的核心。因为在这里,每五天就会举行一次大型的交易市场,在左岸的Dioulasoba村附近,还存在一个以农畜产品为主要商品的小型日常市场。这个村子的人擅长掠夺和抓捕俘虏,与村里的许多商队、军事首领和士兵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最重要的奴隶交易市场也存在于此。

18、19世纪,军事与商业的联盟是坎布古乃至博博迪乌拉索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这种结盟在邻村并不少见,被孔子帝国、色古王国等神权国家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