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旨在倡导全球参与环保行动,提高公众意识。自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召开,世界环境日正式确立以来,今年正好是50周年。
这个节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牵头,自1974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环保公共宣传平台,每年有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保护地球的进程中。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重点是“践行可持续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汇编的数据,2022年地球面临三大环境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退化、污染和废物挑战。人类活动和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引发或加剧了这些危机。此外,世界上最脆弱的群体往往承受着环境危机最严重的打击。
据统计,每年死于空气体污染的700万人中,儿童和老人的比例居高不下。2020年,气候变化将迫使3000万人离开家园——大约是因战争和暴力冲突而流离失所人口的三倍。到2050年,因环境危机而流离失所的人数可能达到2亿。2018年,海洋塑料污染给旅游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造成的全球经济总成本估计为6190亿美元。气候危机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了数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生态系统退化影响到约32亿人的福祉,占世界人口的40%。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2年1月的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必须进入紧急模式来应对气候危机。未来十年将是我们赢得‘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以内’这场战役的关键十年,但现在我们仍在偏离正确的轨道。”他补充说,“我们迫切需要投入巨大的努力,采取大量的行动。”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气候公报,在未来5年内,全球年平均气温有50%的可能性暂时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至少持续一年。为了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人们必须共同行动,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减半(我们有1.5摄氏度变暖的研究解读和影响)。
要走出家园危机,必须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城市、商业企业、组织和个人需要改变消费、生产、基础设施、投资和土地使用的方式。事实上,投资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是实现全球经济脱碳的重要途径。
今年4月至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鼓励个人、企业和社区团体在社交媒体和世界环境日官网上使用话题#只有一个地球,用数字突出所采取的行动,并积极分享。比如30个小学生清理河道,捡了60袋垃圾。一家五口人用上了新能源发电设备。
减少燃油车的使用,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自行车,节电节水,节约粮食,垃圾分类,使用环保袋等。都是日常个人都可以参与的环保行动。
全世界一直在努力推动保护地球的共同行动。在今年3月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175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一项结束塑料污染的决议,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解决塑料污染控制问题。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应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时期高2摄氏度以内,力争把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各方终于完成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节。
今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将第六个五年环境日的主题定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根据今年5月刚刚发布的《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全国空气体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管辖海域海水质量整体改善。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基本得到控制,土壤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全国自然生态形势总体稳定。中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辐射环境质量和重点设施周围辐射环境水平总体良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已经到了“十四五”的时间表。
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行动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