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涨声——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保持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上涨态势,给部分制造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广州某大型知名日化企业相关负责人反映,2017年企业原材料成本增加10亿元,导致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仅为2.7%,远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同比11%的增速。“利润增速历史最低,前压企业空”。
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此轮上涨除了受国际经济周期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还受到去产能、环保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上还缺乏主导权。相关企业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降低成本,为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保障。
成本上升侵蚀了制造业的利润
物价上涨,压力大——这是《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广东、河南等地听到的普遍声音。广东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该部门实地走访调查了26家企业,其中18家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有所上涨,多家企业反映上涨幅度在30%左右。
志高集团董事局兼总裁李兴浩表示,2017年是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最多、幅度最大的一年。再加上汇率波动等因素,粗略估计企业成本增加了30%左右。
一些企业反映,目前的“上涨声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总部位于广州的雪松控股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民营企业,其面向云童的供应链集团主要进行制造业基础原材料的流通。雪松控股集团副总裁、共通运供应链集团总裁韩刚表示,此轮原材料涨价始于2016年下半年,至今已持续近两年。其中,金属品种原材料出厂价格上涨明显,而作为基础能源的煤炭价格上涨尤为明显。他说,由于煤炭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仅煤炭价格的上涨就会导致制造业成本的普遍上升。
综合考察,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呈现几大特点。
首先,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伴随着可选资源的短缺。珠海某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反映,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原材料短缺,交货时间延长,严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利润进一步减少空。“原材料短缺已经成为我们经常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之一。”佛山市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谭说,最近原材料价格一直在上涨,有些原材料有时会缺货。
二是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与国际水平不完全同步,部分原材料如石油、塑料等价格有时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点在家电行业尤为明显。不少企业反映,2017年以来,国内家电企业成本普遍上涨15%至20%,但国际主要市场成本上涨约5%至6%,国内外市场在商品定价上的差异不断加大。
第三,高科技元器件价格大幅上涨,对我们的高科技产业冲击很大。东莞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公司所需的贴片电阻、贴片电容等部分电子元器件价格上涨超过50%,内存价格上涨30%,化工塑料上涨10%,纸箱包装材料上涨近30%。
伊斯特伍德集团有限公司前董事长何思默表示,今年以来,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和零部件价格普遍进一步上涨。“我们公司需要的电子芯片、电容器和其他产品就是这种情况。个别产品的价格甚至上涨了10倍,很多产品已经断货。这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是不利的。”
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给企业带来了“全方位的压力”。广东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资金流动放缓,企业财务费用增加,风险进一步加大。而且市场上的物料短缺增加,也造成了后续的索赔、空出货、订单取消等大量损失。
内外因素叠加推高高原物资价格
针对此轮价格上涨,受访企业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国际市场需求复苏和国内经济平稳发展是主要推动因素。
韩刚表示,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与国际经济环境密不可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近五年全球终端消费需求相对强劲。这种消费热潮传导到中国,导致制造业前端的基础原材料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不过,受访企业也普遍认为,此轮涨价的内在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受去产能影响,部分原材料产能不足,供需缺口加大,导致价格上涨。以钢材为例,近期钢材价格走势以强势上涨为主,唐山钢坯、螺纹钢现货价格继续反弹。截至5月31日,全国主要市场20mm三级螺纹钢平均价格为4106元一吨,华东杭州市场三级螺纹钢代表品种价格为3990元一吨,华南广州市场为4270元一吨,华北天津市场为3930元一吨。贸易商反映,目前市场库存不高,部分钢材缺乏规格。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5月21日,中国钢厂盈利比例为84.66%。截至5月31日,一吨螺纹钢现货毛利约为1048元。在钢厂出货非常顺利的背景下,钢价大概率保持强势。
申银环球期货研究所分析师石石认为,2017年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完成去产能5000万吨的任务,今年还将完成去产能3000万吨的任务。有关部门还安排了督导组进行巡视,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顺利推进,为钢价上涨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是环保持续加强,有限的市场供应有望增加,支撑了原材料价格走势。
以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0%以上的涂料企业为例。随着环保监管常态化,树脂、溶剂、钛白粉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下游家具、装修等行业。有分析认为,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会因环保监管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洗牌”。随着传统模式下利润的锐减空,企业产品研发将开发水性涂料、UV涂料等环保产品,一批不合规的中小企业将在环保压力下退出,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高。
东莞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受环保检查影响,国内化工原料、造纸等行业大量倒闭,今年又有新一轮环保措施出台,短期内将继续影响原料供应和市场价格。
此外,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凸显了中国全球资源获取能力仍然不足的问题。一家从事相关大宗商品交易的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亲眼目睹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我们只有资格观望,而没有资格参与主导价格变化。”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铜矿对外依存度高达70%,但近年来,除了少数国有企业外,中国企业整体上在收购海外铜资源方面并无大作为;同样,“全球铁矿石从2015年的40美元一吨涨到2017年的90美元一吨,我们往往只收货,不发货。”
韩刚认为,虽然经济周期会有波动,但整体制造成本短时间内不会有实质性改善。
期待“两只手”合作缓解涨价影响
目前,受访企业主要通过提价和产品升级来掩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多数企业预计,当前大宗商品走势仍不确定、不稳定,国家有关部门应精准调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帮助实体企业创新转型渡过难关。
早在今年年初,尼康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就宣布铝电解电容器涨价。公告显示,2017年以来,全球电子元器件需求有所恢复。由于包括铝在内的原材料供应商已经宣布涨价,尽管nichicon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无法吸收所有的涨价。在供应方面,nichicon“一直在努力支撑需求,但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可能的利润回报水平”。涨价产品主要是针式和螺旋式铝电解电容器的所有型号,涨价幅度为5%。
但涨价也会影响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凭借价格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份额,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必然带动成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失去对大企业的主要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在资金和产业链上不占优势,应对原材料上涨的流动性不足。随着融资成本的上升,生存空会变得更加狭窄。因此,部分企业选择在可控范围内独自承担通胀带来的成本压力。
此外,“技术改造+智造”已经成为很多行业龙头企业的重要应对手段。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微波炉自动装配生产线、电蒸锅自动整机、自动腔体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从而提高企业利润。据介绍,格兰仕一条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日产智能微波炉5000台,比传统生产线提高了38%的生产效率,优良的一次通过率也大幅提升。
深圳市陈惠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日用陶瓷的进出口业务。公司业务员反映,以前两个月的交货期,现在大多需要半年以上。“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们也在思考。目前我们采取的方式是走高端路线,市场会收缩到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另外,在东南亚设厂或者寻找海外加工企业也是我们考虑的方向。”
广东凌风集团有限公司工业设计中心设计总监梁建秀说:“我们主要通过产品创新来提高我们的议价能力。产品特色和功能突出,让买家对涨价不那么敏感。”
除了技术创新,加强成本管理也是企业应对“涨价潮”的策略。处于链条末端的产品制造商通过供应链管理将成本管理前移至供应商,通过管理系统活动降低人员、财务、物料等其他成本,以弥补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整合要素,重新优化配置,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根据北京路征君策的分析,企业应该从基于交易的战术采购管理转向基于流程的战略供应管理,建立有效的企业供应体系。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采购策略,围绕策略的关键控制要素,设计规范、透明、高效的采购流程,有效应对原材料上涨带来的压力。
市场认为,在此轮原材料“涨价潮”中,政府帮助实体企业“减负”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受访企业也认为,进一步努力降低成本是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有效措施之一。有分析人士估算,以两家上市铜加工企业为例,采购的主要原料是电解铜,一年需要联合采购约20万吨。假设不含税的铜价为每吨5万元,按17%的税率购买一吨铜,需要预收增值税8500元。税率降至16%后,预缴的增值税为8000元,一吨铜少预缴500元,意味着一年的资金占用量将减少1亿元,减少的财务费用可能达到百万甚至近千万元。此外,相关利润还可以传导到下游制造企业。
企业也认为,长期来看,中国仍需增强大宗商品供应能力,掌握全球定价主动权。(记者王攀孟颖茹孙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