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顺义行四合院”,每天更新院落信息、新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哦!
福佑街南起西长安街北至西安门大街。
明代称会场街或市场街。 民国时丸子街,因在总统府右侧丸子街,改为府右街。
福佑街
如今的福佑街,红墙绿树,安静整洁。 众所周知,这里曾是明代“西昌”的所在地。
明代陆机《身衣满记》:“京城有妖尼,京城官王直出主灰石,后以灰厂为西部工厂。”
文中所引的“灰厂”,就是今天的福佑街。 存在时间不长的西厂,早已消散在茫茫光阴海中。
《庄学录》里有很多慈善家
民国时期,有一座建筑,取名“庄学庐”。 “壮学”就是鼓励读书。 实体是一座二层红砖洋楼,是唐锡进之子唐宗国的家。 1926年成立“小惠社慈善救济会”。 1928年华北大旱,1929年绥远地震,山洪大霜。 为解除饥荒,时任国家防灾委员会首席调查员的唐宗国,不仅四处奔走筹款,还决定变卖《庄雪录》,以救苍生。 .
高派传人李宗义曾住23号

杏和堂参茸街生丸_丸子街_暖宫孕子丸宝乐慷
著名京剧艺术家李宗义先生曾入住23号。李先生和夫人崔秀珍女士友好热情。 巷子里很多孩子都有在他的小院里看电视的经历。
历史上,府佑街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扩建,使整条街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是拆除北侧的新开路、三眼井,适当缩减桥基营、牛牛坊、东夷子、西归头座等临街小巷。
二是把俗称“大秤砣”的小巷改成马路中间的街心岛,1978年在拓宽福佑街的过程中,拆除了街心岛和部分院门。
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街心的拆岛了。 岛的北面和东面的杨树密密麻麻地连在一起,西面的南侧并排着两个朝南的小院子。 岛的北部还有一家苏打厂。
春风秋月,夏风冬雪,岛上四季景色为这里的居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福佑街北侧有调福佑街西巷。 明代曾为宫人织锦之地。 清代曾称乔集营,俗称草集营。 1911年后改称侯胡同。 1965年,因位于府右街西侧,故名府右街西巷。 这条巷子玩成半圆形,三个出口都穿过福佑街,两旁是大小不一的平房院落。
编辑:顺义兴大院
部分文字来自《京韵红墙:西长安街街巷巷弄胡同史》
京韵红墙:西长安街街巷胡同史/北京市西城区政协,《西城区街巷胡同文化丛书》编委会主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11(西城区大街小巷)文化丛书)ISBN 978-7-5205-1530-6
编辑整理丨顺义兴大院网络部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