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本来没有鬼,偏偏有人怕鬼,于是就有人装鬼,更有一帮人说鬼话。为了香火钱,多少冤魂做了替死鬼?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鬼社会?

有请钟馗!

我没有说防疫的事情,请平台不要限流。

“鬼”是否真实存在?除了钟馗,鬼还怕什么呢?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中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毗婆沙论》中提到:“,畏也,谓虚怯多畏,故名为鬼.”中国鬼话中的鬼,大多是“衰鬼”,什么都怕。比如人人知道的捉鬼大师钟馗,就是鬼所惧怕的。此外,在民俗文化中,还有哪些会令“鬼”闻风丧胆的东西呢,“鬼”又真的存在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胆子小的大可放心,咱们聊的既不吓人,又不带封建迷信。

门神、灶神、财神,想必这三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传统神话中,这三神是三大民间俗神,直到现在都出现在我们的年俗文化中。不过可能大家不知道,在“门神”阵营里,有一个特殊的神祇叫“金鸡”,它是特殊的动物门神,和“猛虎”齐名。这让鬼惧怕的,正是金鸡。

纬书《河图括地象》里记载:“金鸡飞下,食诸恶鬼。鬼畏金鸡,皆走之矣也。” 说金鸡有食鬼驱鬼之能。

此外,在门神中,鬼还怕神荼shēn shū和郁垒yù lǜ,这两个是汉族民间信奉的门神。《山海经》里记载:“东海中有山焉,名曰度朔。……东北有门,名曰鬼门,万鬼所聚也。天帝使神人守之,一名神荼,一名郁垒……若害人之鬼,以苇索缚之,射以桃弧,投虎食也。”

意思就是说,这两个门神是守鬼门的,对于害人的鬼,将拿桃弓、棘箭射之,并且投给老虎吃。因此在民间,常将桃木、桃剑挂家中,用来驱鬼。

另外,举人蔡魏公常说,“鬼有三技:一迷二遮三吓。”意思是,鬼的伎俩无非就迷惑、阻拦和恐吓,三招使完了,就基本没什么招了,因此要对付“鬼”,得心静、淡定、胆子大,以“心”来驱鬼。

其实,“世间岂有鬼,疑心生暗鬼“,汉代辞书《说文解字》中对“鬼”的释义是:“鬼之为言归也”,说鬼的意思也就是人归故土,生命消逝。

“鬼”不过是人创造出的一种意象,在这个由人构造的想象世界里,鬼是活人在死后的延续:活着时没能达成的心愿,可以由鬼来继续完成;生前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也可以在死后得到公平的审判。

或许正因为这点儿似有实无的希望,才会让历代文人愿意记述那些道听途说的鬼故事,以此儆戒活着作恶的人。

说到底,中国的鬼文化是一种劝人向善的文化,咱们应该科学的来看待它。

【纹丝不动】清代,杭州人周豹先,家住东青巷。屋里的大厅上,每晚矗立一人,红袍乌纱,长髯方脸;左右侍立两人,矮小丑陋,穿着青衣,听其使唤。红袍人自胸以下到肚腹,都空透如水晶,人们仔细端详,发现即便隔着肚腹,也能望见厅上悬挂的画。周豹先的儿子年方十四,卧病在床,听见红袍人呼左右商议道:“如何才能害死他呢?”青衣小鬼献策道:“明日他将服用卢浩亭开的药,我们两人变作药渣,潜伏碗中,等他吞下,便可抽其肺肠。”次日,卢浩亭前来诊脉,周豹先的儿子不肯服药,将听到的鬼话告诉家人。

 

家人买来一张钟馗的画像挂在堂上,青衣小鬼嘲笑道:“这位近视眼钟先生,目光迷离,神志不清,昏聩糊涂,人鬼不分,何足惧哉!”原来,作画之人戏绘小鬼给钟馗掏耳,钟馗极力忍住刺痒,所以双目微合。历经一个多月,两个青衣小鬼又提议道:“这户人家气运未衰,咱们闹之无益,不如另找他人。”红袍人答道:“如果就这样空手而回,将来成为惯例,又如何得到祭品呢?”接着抡指算道:“现今已满周年,猪年即将到来,可索取一个属猪的顶替。”不久,周家果然有个属猪的仆人病死,而周豹先的儿子很快痊愈。周家人至今还称呼那个红袍乌纱鬼为“空心鬼”。

 

 

杭州人刘以贤,善于绘画。邻里有户人家,只有一子一父两口人。父亲病故,儿子外出购买棺材,嘱咐街坊代请刘以贤为父亲描绘一幅画像。刘以贤受邀前往,登堂入室,内外空无一人。自认死者必是住在楼上,于是登梯上楼,来到死者床前,坐下抽笔铺纸。遗体忽然坐起,刘以贤心知是诈尸,坐而不动。遗体也纹丝不动,只是闭目张口,翕翕然一呼一吸,眉宇撑开,皮肉紧皱而已。刘以贤窃念自己一走,遗体必然追赶,不如完成画像,因而取笔铺纸,依遗体的面容描摹。每每动臂运指,尸体也照葫芦画瓢,一举一动,丝毫不差。

 

刘以贤大呼,无人答应。不久,儿子上楼,见亡父坐起,登时大惊仆倒。接着,又有一个邻居上楼,见遗体坐起,亦惊慌失措,滚落楼下。刘以贤窘迫至极,强忍等候。不一会儿,抬棺的人登门。刘以贤恍然想起诈尸最怕苕帚,于是大呼道:“你们拿苕帚来!”抬棺的人心知有走尸之事,立即持帚上楼,往遗体身上只轻轻一拂,死者就咕咚一声倒在床上。大家随后取姜汤灌醒晕倒在地的儿子和邻居,将死者抬入棺中。这时刘以贤的画作也圆满完成了。

 

 

扬州有个青楼女子莺娇,芳龄二十四,矢志从良。有姓柴的人愿意娶她为妾,婚期已定。监生朱某爱慕莺娇,花十两银子求欢。青楼收下银子后,诓骗道:“某天晚上来,莺娇自当与郎君同寝。”朱某如期而至,见管乐齐鸣,花烛盈门,莺娇已经登车出嫁了。朱某心知遭到欺骗,怅然而返。一年后,莺娇因病而亡。朱某忽然梦见她身披黑衫,直入自家大门,说道:“我来还债。”霍然惊醒。次日,家中产下一头小黑牛,牛犊对朱某恋恋不舍,仿佛似曾相识。朱某卖掉小黑牛,竟然得银十两。由此观之,哪怕是狎邪风流之费,尚且不可得之不当,更何况世间的不义之财呢!

 

译自《子不语》中【空心鬼】、【画工画僵尸】和【莺娇】三篇

到了这年头,还有人祈盼幻想着发财一类的鬼话,把那些“四海来财,八方进宝”“走鸿运,发大财”一类的字往门两侧贴。死到临头还把精力集中于发财,是真“顾财不顾命”的主,命且难保,发财何用?买一张钟馗贴门上,力争渡劫活过去,莫在羊圈进进出出,杨家将可不是好当的。大家珍重。

#中元节的晚上能出门吗#

当然能出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不人不鬼的,嘴里胡呜啦!

其实,中元节是祭祖节,不是什么“鬼节”。七月半的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一般不会将祭祀祖先的节日称为“鬼节”。所谓“鬼节”,是后来的说法,是从道教中元普渡开鬼门关的说法演变而来。据说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众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而称鬼节。东汉以后,道教盛行,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河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道观会举行盛大的法会,祈福吉祥道场,道士建醮祈祷,内容是为亡魂的灵魂超度。鬼节之说由此流传。

晚上出门能遇见鬼的人,不是钟馗就是燕赤霞,或者宁釆臣。我等凡夫俗子,岂能辩别哪个是人,哪个是鬼,除非心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