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本质

四大天王出现的时候,是香港乐坛的鼎盛时代,但也因此唱响了香港乐坛的挽歌。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王只能有一个,正如这个时代没有球王,本质上是因为“绝代双骄”。

你都四大天王了,接下来就回不去了,除非“一百单八王”。

那英成为内地天后,很多人未必服气,更因为她定义刀郎为农民歌手,更是得罪了虽然身份早已提高、荷包早已满满,但敏感依旧、总担心被鄙视的农民兄弟们,被不断诟病。但,即便如此,大数据还依然支持了她的地位。

她也许未必是最好的,但的确也红得不要不要的,至少她避免了“绝代双后”、“四大天后”的局面出现。

凭什么?回顾那英的成功,其实会觉得非常吊诡。

那英之前乐坛的王者,是毛阿敏。

因为相信爱情,名利双收的毛阿敏,拒绝和鄙视豪门,不走平常路,坚定地相信爱情,结果人财两空。没有被谋财害命,仅仅是那个年轻男人拿到钱了。这之后,痛定思痛的她,相信古人所谓的“门当户对”才是婚姻爱情之王道,才有了安稳如意的人生。

然后,又是税务风波……总之,堵在那英面前那座难以逾越的高墙,不见了。

接下来,李娜,出家了;田震,生病了;杨钰莹,又一个爱情牺牲品……还有那个一出场就绚烂的谢津,莫名其妙就凋零了。

没有王亚樵的时代,你怎么解释那英成长道理上的一路“扫清障碍”?

对所有的艺人而言,成就他们的,最重要的是“扫清障碍”,因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因为一将功成万骨枯。

周立波的咖啡大蒜论,当然是为了讨好上海观众“除了大上海,其他地方都是乡下人”的另类品味,但本质上也是传递了两个信念:一是必须扫清幽默圈的障碍;二是宣布用高雅打败庸俗,赢得高雅人群的支持。

但自从咖啡大蒜论一提出,周立波就再也没有了“幽默”,不仅没有干掉对手们,而且失去了他的“大上海”。

一是他没办法拿出高雅的幽默,二是被高雅包装的上海观众,对所谓高雅,也不过是叶公好龙。

搞艺术的人,都爱吹梵高,却未必愿意像他那样活着,然后,只有死后哀荣。除非是那些流落街头的艺人,才会说“我愿意”。

不要去质疑德云社究竟凭什么火,或者曹云金那么好的“功夫”,凭什么火不过岳云鹏们。想要搞清楚这一切,先把那英的对手们“非死即伤”解释清楚。

你非得跟我来说相声的正统、京剧的正统?看似理直气壮,实为大谬。

如果你想做梵高,就必须面对有可能生前孤独,死后哀荣的结局。

艺人的火,不是按逻辑来的。是成功学无法总结的。

应运而生,这一个词,就足够了。

无论相声、京剧、还是这个时代的电影……不是靠所谓理论家,拿着尺子在说事。

所谓应运而生,只是一不小心,和时代的频率共振了,暗合了时代的节拍。无可解释,所谓天意。

你站在台上,一身好功夫,无人喝彩。本质上是因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仅仅就是一个“乐”字,你拿来圆规画一个中规中矩的圆,人家就是不买账,没地方说理去。

冯小刚几年前且愤怒呢?他觉得这个时代的观众就不配拥有好的电影,就只配看阿猫阿狗拍的烂片。

但现在,他也颓了,尽管他依然搞不清他们专业人士的“说学逗唱”为什么得不来想要的票房,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再说了。

时代如此,由不得人。

时代大潮,裹挟了我们滚滚向前,不讲道理,顺者昌,逆者亡。

你真以为这个时代的人,爱的是相声是电影,他们只单纯想找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