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为了防止蒋介石派来的特务渗透,广东军阀陈济棠引入相面术士,在任命将官和军校招生时,由相面术士出面把关。
当时,蒋介石派来的各类特务们无孔不入地进入广东各界,组成一个看不见的地下谍报网,甚至连陈济棠主办的燕圹军校里也有特务的身影。而蒋介石派驻广州的代表蒋伯诚,也以合法身份在广州四处活动,拉拢陈济棠部属,挑拨陈济棠与部属的关系。
为此,陈济棠煞费苦心的予以对抗,他还实行所谓的“歃血盟誓”。陈济棠多次亲率同僚,或同僚率部下“歃血盟誓”,形式各样,但固定项目为念誓词、饮鸡血酒,之后高呼“拥护陈总司令”,同时以刺刀或木刀刺向象征“敌人”的草人或木人。陈济棠以这种方法,提升手下将官的“凝聚力”。
而一旦发现特务和属下变节者,陈济棠毫不手软,以铁腕制裁。1933年秋,力行社广东分社书记叶简修遭到逮捕并被枪杀;不久,蒋介石特务组织蓝衣社50余人被捕;同年,南京特务组织“复兴社”74人被捕,其中9人被判刑。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特务混迹于广东内部。
除了防范蒋介石暗地里对广东的渗透,陈济棠还要防备其明里采取军事行动。“闽变”事件平息之后,蒋介石控制了福建,广东东面门户大开,陈济棠急令粤军在闽西、粤东和闽南,设置了两条防线,预防蒋介石出兵广东。
红军长征后,广东北面屏障消失,令陈济棠更加坐立难安,他急忙扩充军队,出巨资从国外购买新式武器,延长兵工厂工作时间、赶制枪炮,同时抢修边境防御工事。
此时,蒋介石派兵进入湘、滇、黔、川等军阀控制的地区,陈济棠焦急不已,担心一旦湘、滇、黔、川被南京完全控制,两广即陷入孤立和包围之中,于是率先提出“西进政策”,令两广从政治上的“西南(主要指两广)”,向西推进至地理上的“西南”,企图将云贵两省拉进西南阵营,或至少令其维持军阀割据的状态。
陈济棠首先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达成共识,之后于1934年7月开始实施所谓“西进政策”,第一个目标便是贵州。
当时,贵州两大军阀王家烈和犹国才之间争斗正甚,陈济棠首先要做的,就是令他们暂停内斗,团结一心,对抗蒋介石。他与李宗仁共赴贵州,调停两人矛盾,之后与贵州结为三省互助同盟。
不久,薛岳率领中央军进入贵州。陈济棠、李宗仁立即联合致电南京,表示要派兵进入贵州“助战”,意在显示其武力,以此声援贵州地方实力派抵抗蒋介石。 但蒋介石一眼识破陈济棠、李宗仁的企图,先发制人,令进入贵州的军队迅速占领贵阳。
陈济棠一面发电对中央军滞留贵州表示谴责,一面调兵遣将,派粤军第二军千里迢迢赴黔,打算与已经到达贵州都匀的广西第七军在贵州会合。
然而,因路途较远,加上地形关系运输困难,减慢了粤军行军速度,粤军刚刚出发不久,红军便离开贵州,陈济棠失去入黔的借口。
1935年4月,蒋介石解决了贵州省主席王家烈,控制了贵州,陈济棠“西进政策”刚刚开始便遭受挫折。
但陈济棠并没有就此罢休,因为“西进政策”还有第二个目标,那就是云南。云南军阀龙云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一向是模棱两可。但在长征的红军进入云南时,他主动为红军让开大路,坚决反对中央军尾随红军进入云南,与此同时,龙云积极与两广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将红军动态电告陈济棠、李宗仁等人。这就给陈济棠一个错觉,认为龙云已坚定地与两广站在了同一战线。
但局势变动很快改变了龙云的态度。在蒋介石先后控制贵州和四川并将矛头指向云南之后,龙云为求自保,开始与两广保持距离,逐渐倒向蒋介石一边。
1935年5月,蒋介石亲赴云南面见龙云,之后龙云像变了一个人,对两广亲密不再,不仅对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冷言相向,甚至积极为蒋介石出谋划策收服两广。
加上广西和云南军阀,在历史上均企图染指贵州,双方曾展开争夺,龙云的滇军和白崇禧指挥的桂军几年前血战过,双方伤亡都不小,彼此之间仇怨很大,都不会真正的信任对方。
由于龙云突然转向倒向蒋介石,而蒋为了对付实力和威胁更大的两广,也暂时默认了龙云这个“云南王”的地位,于是,陈济棠“西进政策”在云南也宣告失败。
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在广州病死,两广实力派失去此关键人物,宁粤关系迅速发生改变。
胡汉民死后,蒋介石随即召来陈济湘(陈济棠的五哥),对他说:“南京将趁此机会解决广西,惟维持广东现状。”
此时的蒋介石,地位得到巩固,四川的大小军阀以及云南的龙云、山西的阎锡山都被压服,能够公开与他抗衡的力量军阀势力,只剩下两广。此前,因胡汉民居于广州,成为两广军阀的挡风墙,如今,这座挡风墙已倒,蒋介石决定夺取陈济棠与李宗仁的兵权,取消两广地区的割据状态。
陈济棠自然洞悉了蒋介石的想法,一旦桂亡,粤何能独存?陈济棠决定先发制人,至此,这个“南天王”终于吹响了反蒋的号角。
成都春熙路,位于清代按察司衙门所在地,
由四川军阀杨森主持修建,前清吏部四品京官江子愚命名。
1924年,军阀杨森主政四川,出于笼络民心、盘活经济、面子政绩,三个纬度的综合考量,振臂呐喊“建设新四川”。但是,光喊口号是不会有人响应的,总要给四川老乡搞点实惠才行。要致富先修路,当时成都商圈的道路,是又窄又绕又烂的土路,十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杨森采纳手下师长王瓒绪的建议,拆除地界宽敞的按察司衙门和沿街私建店铺,再将东大街拓成马路。然后,在东大街与劝业场之间,再修一条南北向的马路。然而,拆房修路并非一帆风顺。杨森先是遭到“五老七贤”的强烈反抗,后又遭到一报刊的挖苦讽刺。对于前者,杨森以铁腕恐吓奏效,对于后者,杨森以“礼贤下士”降伏,利用舆论为修路扬名立万。
这条商业路修好以后,以杨森头衔“森威将军”命名为“森威路”,并在街心花园中立了一个落成纪念碑。当时入住商业街的商家,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后来,杨森四川军阀混战中败走。他立的森威路落成纪念碑,被孙中山铜像所代替。“森威路”也被“春熙路”所代替,取自老子《道德经》:“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典故,由前清优贡、吏部四品京官江子愚命名。经过近百年的蜕变,如今的春熙路已成为一道时尚而繁华的商圈风景线。#成都头条# #头条本地通# #春熙路#
他是千古一帝,文武双全,开创一个盛世,死后尸体却在臭水沟找到
“康乾盛世”起始于康熙时代,并结束于乾隆年间,在乾隆中期达到巅峰。因此,人们对于乾隆的评价还是不错的,此人文武双全,甚至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长寿的皇帝之一。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尊贵的一个人,他死后,尸体却是在臭水沟中找到的。
乾隆的一生十分顺利,因为他的父皇的铁腕手段,导致国家中很难出现能够和皇权想抗争的势力。同时,由于雍正皇帝亲身经历过康熙末年的衰败与九子夺嫡的风险,因此在选继承人问题上,他十分果断。
最终,雍正将一个国力强大而又安定的王朝交到了乾隆的手中。没有各种俗事相伴,也不需要过于忧虑,使得乾隆有了一个好心态,并且拥有大量财富可以多次南巡逍遥快活,使得他最终活到了八十几岁,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实际掌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大清盛世的风光令乾隆迷乱了,因此他便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为厉害的国家,于是便更加坚定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制订章程来限制中外贸易往来,甚至对外国使臣各种侮辱。自古以来,不进则退,乾隆的这般做法,让清朝止步不前,又因为后面皇帝的能力不足,最终导致清王朝的衰败。
乾隆临终之前,他还认为清朝可以延续千秋万代,而他的皇陵自然也会和满清江山一样牢固。因此热爱收藏的他,带着无数珍宝入葬。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份张扬最终招来了贼人的惦记。
于是乎,在1928年之时,也就是清朝灭亡十几年之后,一个名为孙殿英的军阀派人来到清朝陵墓,利用练兵作为借口,用炸药将清皇陵的墓室炸开,将里面的字画墨宝全部撕毁,而将各种金银珠宝收入囊中。
最令人震惊的的是,孙殿英的手下们为了方斌寻找宝物,他们竟然拉着乾隆尸体脑后的辫子,将乾隆从棺椁中拖出来随意甩到了一旁的臭水沟中,就连他妃子的棺椁都遭到暴力破坏。
【盘点被暗杀的六大北洋军阀,两个被日本人暗杀,还有一个死有余辜】
张作霖
1924年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据考此次暗杀事件背后的策划主谋正是关东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河本大佐,因张作霖多次对日方虚与委蛇,让日方难以获得更多的在华利益,而惹恼了日方激进派,关东军高层遂谋划了此次暗杀,其实在这之前日方也对张作霖进行多次暗杀,皆失败。
吴佩孚
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在吃饺子的时候不慎被骨屑伤了牙龈,吴佩孚被为其治疗的日本牙医所害,据悉这背后的幕后主谋正是日本的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二次北伐后,吴佩孚被逼下野,后定居北平,1935年,日本人搞了“华北五省自治”,想请吴佩孚去,被吴佩孚言辞拒绝了,因此得罪日本人而遭暗杀。
孙传芳
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从滨之女施剑翘刺杀于天津居士林佛堂,1925年,奉浙战争爆发时,施从滨作为奉系将领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向南进军,为孙传芳所俘,并被斩首暴尸三天。正是因为有如此深仇大恨,施剑翘才会行此暗杀,当然了这背后实际是有军统暗中帮助的。
张宗昌
1932年9月3日,张宗昌在济南火车站被郑金声之子郑继成枪杀,1927年,郑金声被杀后,郑继成就一心想找张宗昌复仇,甚至一度被张宗昌通缉,1932年,终于逮着机会,在济南火车站枪杀了张宗昌。
张敬尧
1933年5月7日,张敬尧在六国饭店被复习社北平站枪手白世维枪杀,不过这张敬尧是死有应的,张敬尧原为湖南督军,后被驱逐出了湖南,九一八后,张敬尧成了大汉奸,碍于张敬尧的影响,蒋介石下令复兴社特务处处长戴笠制裁汉奸张敬尧,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杨增新
1928年7月7日,在新疆俄文法政学校第一期学生毕业庆典宴会上,杨增新被部下樊耀南毙命,杨增新在新疆主政近二十年,晚年实行铁腕政策,引起了部下樊耀南的严重不满,因而对其起了杀心。
1930年,杨开慧被敌军抓捕,要求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
在1930年10月份,红军多次攻打长沙,当地的军阀遭受如此攻击,便将仇恨都转移到了杨开慧身上,发布重金1000银元抓捕杨开慧。
同月24日,杨开慧在探望孩子的途中不幸被敌方探子抓捕,为了造成中国人民人心震荡,被强烈要求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此时的杨开慧不屈服于敌方的铁腕手段,坚定的说“绝不可能,除非海枯石烂”!
同年11月14日,受不了刑罚的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零8天。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主席
重文轻武的利弊
宋朝之前的朝廷,武将权利过大,如果权臣掌握军权,则朝廷及皇帝危矣。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拥有外戚的王莽,以汉朝三公之首身份掌握军权,到了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改为新朝。刘秀经过昆阳大战后,重新建立汉朝,然而,黄巾起义,公元190年,军阀四起,至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汉朝灭亡。江东的孙权凭借父兄之军阀威名成立吴国,刘备以匡复汉室在四川成立蜀汉。到了280年,司马炎一统天下,史称西晋一统,可惜不久,司马氏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使得匈奴、鲜卑等外敌侵入中国北方,司马睿被迫南迁,公元317年在南京登基,因为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东晋欲北伐,由于内部王与马不团结,故没有成效。公元383年,前秦符坚北方一统后,率80多万南侵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率军抵抗,淝水之战大胜,至此南北格局形成。
南北朝历史,对于中国是个黑暗历史期,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恭帝,建立南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
南朝有刘宋、南齐、南粱、南陈,共有(420~589年:),军职主要是士族或次级士族担任,皇帝由他们支持,而士族只想保有本身地位,并非完全支持皇帝,皇帝也扶持寒门担任军职或次要官职来制衡。因此,皇室内部争夺皇位、宗室血腥事件屡见不鲜。
北期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共有(386~581年:),北魏孝文帝改革,首都南迁,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的步伐。北魏皇室多为鲜卑族,由于北部的柔兰牵制北魏,北魏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取代柔兰的突厥采取亲北魏策略。北方才稳定。北魏后期六镇民变,国力大衰,进而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被北齐及北周取代。北齐的核心主要为六镇流民及关东世族,北齐倡导鲜卑文化。北周采取关中本位政策,融合鲜卑及汉人尽量消除胡汉隔阂。北周形成关陇集团,汉族逐步成为北周主力军队,占据统治地位,取代了鲜卑贵族,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位于杨坚,杨坚改国号为隋,他平南陈灭北齐,中国一统。
杨坚对官员监督密切,对贪腐行为严惩不贷,采取铁腕反腐手段。当关中荒年时,灾民到洛阳逃荒,开粮救济!而隋朝首创三省六部制、开皇律、科举制等,对后世影响极大。
李渊在晋阳起兵,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后,定都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627~649年:),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唐中宗等上台,恢复唐朝。唐玄宗登基后,缔造开元盛世,可惜在天宝末年,公元755年12月16日在范阳的安绿山、史思明造反,唐朝大乱,叛军攻克洛阳、长安等地,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等纷纷出击,到了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平定。然而,出现了地方割据局面,唐朝丧失大量人口,是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以后,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的矛盾尖锐,唐朝失去了制约武将割据的手段,节度使(地方军阀:)逐渐架空了唐朝。如安绿山拥有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20万,而中央兵力才8万,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
安史之乱后,唐朝都面临节度使托大的局势,数十个节度使让唐朝藩镇割据,政令到不了割据之地,而方镇统治下的民众遭受“暴刑暴赋”,激起民变,公元878年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方式,转战南北,并在881年攻入长安,建立大齐,公元882年,唐僖宗反攻,齐军将领朱温降唐,884年,李克用连败齐军,黄巢死于泰山。
朱温降唐后,以军阀身份掌握唐朝大权,唐哀宗在公元907年被返禅让,仍被杀害,宗室及大臣均被朱温所害。
当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江山时,他考虑的是:节度使权利过大的问题,采取温和的杯酒释兵权方法。
重文轻武的利:文人有了言论,可以谏言,唐诗宋词使各国享受到中华文明,朝廷可以政令享通。文人治理国家到现在仍然是世界潮流,我们看到:军人干政是不受联合国及各国政要欢迎。重文轻武的弊:武将地位低,在宋朝面临辽、夏压迫下,军事战力差,屡次以币议和,尤其是靖康耻,金人灭了北宋,没有良将援救东京汴梁。
外国的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也是文人治理国家,武将在君主、总统受权下,可以拥兵练兵。
辛亥革命后,拥有四千年历史的中国,首次废除了由封建帝王统治的政治体治,建立了一个西方式的共和。
虽然告别了过时的政治制度,但封建社会遗留的习俗和思想并没有彻底根除,和过去一样,政治上贪污腐败,军事上军阀割据,呈现出混乱失控的局面。民国的建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和平。
因此,一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迫切希望在思想上对国人进行一场改头换面的变革,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于是,在二十世纪初期,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但他们并不主张采用激烈的手段,奉行的是渐进方式进行社会改良,这在当时无疑也是最实用的一种主义,因为这样可以让国家和人民免受战乱之苦。
从十九世纪对西方的排斥到二十世纪对西方的崇拜,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受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孙中山希望借助苏联的帮助组建政党和武装,从1923年开始,国共两党开始进行合作。
但到了1925年,随着孙中山的去逝,苏联对中国领土的窥觎,让继任者对苏联的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和极大不满,最终导致国共两党走向分裂。
而这时蒋介石成了统治国民党的铁腕人物。国共分裂之后,蒋介石对苏区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终于在1934年将中央红军赶出了江西。在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陕北,并在那里站稳了脚根。
在内部矛盾尚未得到解决之际,日本发起侵华战争。面对共同的敌人,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组建联合统一战线。
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抗战结束后,内战很快就爆发了。而这时的国民党已被长期的对外战争拖得筋疲力竭,士兵普遍存在厌战情绪,加上经济上已是千疮百孔,土地仍被地主控制。
而在解放区,土改让广大农民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经济欣欣向荣,官兵士气高昂。虽然国民党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和外援,但仅四年多的时间就丢掉了整个大陆,被赶到了台湾。
1949年10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里程。#历史冷知识# #历史上的趣事# #历史#
#光荣与梦想#【美龄: 美丽有余 霸气不足】
电视剧《光荣与梦想》最新剧情,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在华清池扣押国民党领袖蒋介石,
高圆圆饰演的蒋介石夫人宋美龄闪亮登场。
此时的宋美龄是营救“达令”的女人,
一方面镇住己方场子,防止亲日派落井下石,
一方面斡旋张杨二将,设法营救老公蒋介石,
高圆圆的演绎美丽有余、霸气不足。
“民国第一美女”宋美龄绝非浪得虚名,
据说年轻时,张学良也是疯狂追求者之一,
亲自前往西安营救老公算是情理之中,
张学良不念旧情,也不会太为难曾经恋人。
亲日派巴不得老蒋一命呜呼,
中华民国重新陷入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剧中仅仅描述何应钦调兵遣将,逼近西安,
没有亲日派蠢蠢欲动,没有宋美龄铁腕压制。
王丽坤饰演的杨开慧,知性美丽坚韧不拔,
毛爷爷劝说夫人杨开慧离开湖南长沙,
杨开慧决心要留下坚持战斗,不幸被捕后,
好友规劝可以假意脱党,但宁死不屈。
李小冉饰演的宋庆龄,温柔贤惠大爱天下,
被陈炯明围攻,撤退时失去了孩子,
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所有爱心滋养华夏,
拎得清朋友和敌人,不忘先生遗志。
高圆圆第二张照片颇具宋美龄神韵,
东方美人的气质油然而生,
第三张照片就有点像周芷若、灭绝师太啦,
暴戾之气如影随形,千万不要得罪化妆师。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