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摘选59

卷三(第十四章)

八月初,叶甫盖尼-李斯特尼次基中尉决意从御林军阿塔曼团调到普通哥萨克军队中任何一个团去。他打了一份报告,过了三个星期,就接到了去现役军中一个团的委派令。在离开彼得格勒前给父亲写了一封信。

爸爸:我要从阿塔曼团调到战斗部队里去。今天我接到了委派令,要去第二军军长麾下听命。我这样的决心……也可以说,想立些功劳。大概我身上沸腾起李斯持尼次基家族的热血,李斯特尼次基家族从卫国战争时侯起,就为俄国军队的光荣史册增添过不少篇章。我要上前方去了。请您为我祝福吧。

在御林军中,尤其是在军官中间,没有那种真正的爱国热忱,说起来都可怕,甚至不爱戴朝廷。他们不是贵族,是一群败类。这就是我离开阿塔曼团的原因。我无法跟我不尊敬的人相处。大概就这些啦。祝您健康,爸爸。

您的叶甫盖尼

开往华沙的火车是晚上八点钟开出。李斯特尼次基坐马车来到火车站。彼得格勒那一片蓝灰色的灯火落在了后面。车站上拥挤吵嚷。大多数是军人。搬运夫把李斯特尼次基的箱子放好,收了钱,祝他一路平安。

李斯特尼次基渐渐入睡,已经两夜没睡了。李斯特尼次基醒来时,火车已经离开彼得格勒有四十俄里远了。

团部驻扎在一个叫别列兹尼亚格的一个商业村里。李斯特尼次基在一个无名的小站上下了火车。一支医疗队也在这里下了车。李斯特尼次基向一个医生打听了一下医疗队的去向,才知道这医疗队是从西南战线上调到这一地段,现在要顺着别列兹尼亚格村一一伊万诺夫镇一一这条战线移动。

“您能不能把我带到列别兹尼亚格?”李斯特尼次基问道。

“中尉,请上车吧。”医生答应了,一面用沉着的粗嗓门大声说:“中尉,您想想看,在装牲口的车厢里颠簸了几百里路,来到这里却无事可干,可是在我们医疗队调离的那一段,已经血战了两天,留下大批的伤号,需要我们去急救。”医生又重复子下:“血战啊!”

李斯特尼次基行了一个军礼,便朝马车走去。

黄昏时侯,医疗队才来到别列玆尼亚格村边。风轻轻拨动着黄黄的、像毛刷子一样的麦茬。西方堆起一层一层的云彩。

路旁的沟边,躺着一匹被打死的枣红马。李斯特尼次基坐在两轮大车上,打量着死马。

那条翘着的马腿,膝部弯着,蹄子被马掌钉钉裂了一点儿,但是蹄壳光溜溜的,闪着瓦灰色的亮光。中尉看到这马腿,看到又细又圆的蹄腕骨,就断定这马还很嫩,而且是良种。

来到了别列兹尼亚格村口了,医疗队碰上了运伤兵的车辆。

第一辆大车的车主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白俄罗斯人,他把缰绳缠在手上靠着马走着。一个头上缠着绷带的哥萨克,用胳膊肘支着身子躺在车上。第二辆车上并排躺着六个步兵。其中一个眯缝着发烧、发炎的眼睛在说话:

“……好像他们的皇上派使臣来啦,提出要讲和。”

“恐怕不见得,”另一个人用怀疑的口气说。

“等等看嘛,菲里普,也许真的来呢。”一个背过身坐着的人说。

第五辆车上,三个哥萨克躺在宽宽的大车上,一声不响地看着李斯特尼次基,在他们那罩了一层灰尘的板着的脸上,一点也没有在部队里常见到的那种尊敬上级的表情。

“老乡,你们吇!”中尉向他们问侯道。

“祝您健康,”靠近车把式的哥萨克很不带劲地回答说。

“你们是哪一团的?”中尉问。

“十二团。”

“你们团现在在哪儿?”

“这可不知道。”

“那你们在哪儿挂的花?”

“就在这村子附近……不远。”

一个用粗麻布裹着受伤的胳膊的哥萨克跳下车来。

“大人,稍等一下。”他小心地托着那条打伤的胳膊,微笑着摇摇晃晃地走了过。

“您是不是维奥申乡的?是不是姓李斯特尼次基?”

“是的,是的。”

“我们真猜对啦。大人,能不能给点烟抽?我们没有烟抽,快要瘾死啦。”

李斯特尼次基掏出烟盒,把所有的纸烟都倒在他的手上问:

“团里伤号很多吗?”

“打死了很多。”哥萨克抽着烟,站了下来,“离您的庄子不远的鞑靼村的哥萨克,今天死了三个。”

他挥挥手,去追赶自己的大车。

李斯特尼次基中尉奉命调入的这个团的团长,住在别到兹尼亚格村上的神甫的房子里。团长在堂前接见了李斯特尼次基。

“我就是团长。”听中尉说有幸来他麾下当差,就打了个手势,请中尉进屋里去。

“昨天旅部已经把这事通知我啦。请坐吧。”

他问了李斯特尼次基以前当差的情形……

1544年,哥萨克骑兵已经占个人构成的80%,这与部队从150人减少到82人有关。

普雷特维奇只保留了近乎哥萨克人。然而,随后的下降(1545)与单位组成增加 2-3 倍(到 2020 年)有关。在绝对数量上,哥萨克人甚至更多。

因此,这些变化与招募额外的士兵有关,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骠骑兵武器。随后的几年,直到16世纪中叶,都显示了该部队的系统性重新武装。

这两个数字都显示了1551年趋势的明显变化;1552年春夏,并在 1552 年秋天和 1553 年完全中断。

这些神秘的转变在资料中指出了非常壮观的原因,并且在该主题的文献中得到了广泛的评论。

1550年,奥斯曼统治者苏莱曼要求惩罚普雷特维奇,他仍然采用将鞑靼人追赶到国家边界之外的战术,并在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的土地上进行越来越密集的袭击,以掠夺他们。

与奥斯曼帝国缔结和平条约(最终于1553 年 8 月 1 日在 Constantinople 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尔之星问题的解决。

在1551年和1552年初,普雷特维奇不得不克制自己对奥斯曼帝国采取激进行动,并于1552年7月2日被剥夺了starost的职位,并被授予位于该国内陆的Trembowla区的Starost办公室。

普雷特维茨在边境酒吧的继任者成为富尔什丁的扬·赫伯特。此外,在他的部队中,哥萨克人的数量非常多,这表明了该部队概念的适应性。

该部队居住地和驻扎地的改变意味着它不再扮演侦察鞑靼人的作用。Tembowla位于更深的西部,与摩尔达维亚的边界。

因此,Pretwicz 重组了该部队,放弃了高机动性的质量,转而提高战斗价值。他的轮值成员的分析证实了这一点。

除了招募新索尔迪人的自然过程外,大多数哥萨克波切特人在1552年秋天重新武装起来。

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该部队的武器结构不是偶然的,而是依赖于士兵的意愿,而是rotmistrz的有意识的政策。

1557年, 当这支部队由97%的哥萨克人组成时,也显示了普雷特维奇快速而壮观的变化的可能性。因此,该部队可能早在 1554 年就被改编为轻骑兵。

如果我们整理永久防御内其他单位的平行转换,Pretwicz行动的特殊性可能会更好。一般来说,所有单位的出发点都是相似的。

1530年代的轮换是三种骑手的混合体,通常具有骠骑兵的不祥位置,这在普雷特维奇的部队中也可见。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准备了1538-1557年米科瓦伊·西尼亚夫斯基的盖特曼轮换的个人作品。皇家野战指挥官的轮换转变为重骑兵。

1538 年它仍然是轻骑兵的性质,然后骠骑兵开始占主导地位,但直到 1547 年,组成才非常多样化。我们只能在1548年(86%)谈论穿制服的骠骑兵部队,然后从1550年开始。在1552年至1557年间,它达到了90%。

这是类似时期大多数剩余轮换的特征,这些转变通常涉及骠骑兵。

这也印证了普雷特维茨行动的创新性质,普雷特维茨没有追求大众潮流,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组织了他指挥下的联合,这可以被认为是战术创新。

此外,普雷特维奇的部队是一所新指挥官学校。在晚年,多达九个towarzyszes beca me rotmistrzes;只有两个rotmistrzes的结果更好:Hetman Mikołaj Sieniawski和Pretwicz的继任者Jan Herburt。

要理解在西欧发生的军事革命背景下,早期现代军队快速转型的初始时期,重要的是要看看地缘政治环境。这里的关键因素是鞑靼人不断而激烈的突袭,采用非常规的战略和战术。

首先,近一年一次的袭击目的不是征服土地,而是掠夺,主要是俘虏人,他们先后被卖为奴隶。在16-17世纪,克里米亚汗国本身以这种方式获得了200万囚犯。

因此,从1468年的第一次袭击开始,在东南部边境地区,定居点沙漠扩大,而王国在面对新的威胁时束手无策。

我们试图解释正在进行的从临时行动到系统行动的转变,这些转变导致了防御行动战略的变化,然后导致了作战战术的转变。

从持续和系统性增加的威胁出现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治决定,花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在应对这种情况的许多想法中,选择的一个是建立一支保护边境地区的永久军队(1492年)。

这个解决方案当然比pospolite ruszenie(群众动员)要好,但它并没有有效地保护边境地区。

第一个战略计划在随后的10年之后出现,但在1520年被正确诊断出来,该计划在1527-1529年得到完善。

此外,适当的战术解决方案的应用是中级指挥官的领域,他们在进行战争行动的过程中制定了有效的战术解决方案:创建轻骑兵(哥萨克)并在武器和部队作战方式方面实现标准化(约1550年)。

这些阶段中的每一个都需要或多或少的一代人,大约是:24、28 和 22 年。#历史#

12月11日,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抛出一枚重磅炸弹!梅德韦杰夫说:“我们正在加大最强大的毁灭性武器的生产力度。 包括那些基于新原则的(核武器)。”

梅德韦杰夫还指出:“我们的敌人(指纳粹主义)不仅在我们祖国的小俄罗斯的基辅省生根发芽,而且他们还在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一些地方向纳粹主义宣誓效忠的地方扎下根来。”

不得不说,梅德韦杰夫说出了实情,纳粹的幽灵再次笼罩在世界各地,这就跟《复仇者联盟》里描述的九头蛇组织差不多,打着纳粹万字旗的狂热民族主义者不仅在乌克兰,在世界各地也大有人在。

#俄罗斯印象# #俄乌冲突#

扩展阅读:

小俄罗斯(Малороссия)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指的就是现如今喜剧之王泽连斯基当总统的国家乌克兰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并不是像现今西方和乌克兰媒体所描述的对乌克兰的蔑称。小俄罗斯原本指的是加利西亚、沃伦等地以东的新都主教教区,它占了原有19个教区中的6个,所以被叫做小俄罗斯。俄罗斯人这样称呼它,波兰人和立陶宛人占领这片土地时也这么称呼它。直到19世纪时,乌克兰人的民族意识觉醒以及苏联时代的民族政策,才使得这个名称使用的时候越来越少。实际上,乌克兰的国名的本来意思是“边境”,意味着这个地方是沙俄和波兰立陶宛王国接壤的地方,起初只有现今扎波罗热州和波尔塔瓦州等很小的一块地方,但随着哥萨克盖特曼赫梅利尼茨基与沙皇俄国签署合并协议后,俄罗斯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里的西进,不断地将新纳入的领土划入小俄罗斯,再加上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斯大林和赫鲁晓夫三代领导人通过政令划入乌克兰的土地,这才有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现代国家版图。我们从图3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乌克兰现今版图的形成历史。

原来大名鼎鼎的哥萨克和哈萨克的来源是一个词,都是“自由人”的意思。

由于哥萨克的名头太响,后来哈萨克人建国时发现名称已被占用,只得使用“哈萨克”以示区别。

哥萨克和哈萨克名称的联系较为紧密,且都活跃在西干草原,实际上两者存在本质差别:

哥萨克是东斯拉夫人,他们为了摆脱沙俄的控制,逃到东欧大平原南部的第聂伯河、顿河流域(也被称为南俄平原),成为“自由人”。

而哈萨克是突厥人,这个族群为了摆脱金帐汗国的控制,逃到中亚地区成为“自由人”。

更关键的是,哥萨克信仰东正教,哈萨克信仰伊斯兰教,所以两者没有融合的可能。

17世纪,俄罗斯帝国向东、向南扩张时,哥萨克骑兵是主要战力,发挥了主要作用,所以在历史上名声大噪。

而哈萨克,如今则更多地以世界上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的面目示人。

图1-3:哥萨克人及其发源地南俄平原。

图4-6:哈萨克人及哈萨克斯坦区位图。

八国联手围剿俄计划!

据息就在3号零晨,300人的波兰特种兵进入到乌克兰利沃夫,这支精英部队北约高层就达27人,在白俄罗斯境内,布列斯特俄特种精英哥萨克部队,代号为屠夫的一组人,给进入波兰的300多特种兵和27人北约高层奸灭了,北约知道后随即曝光了普京下狠手的绝密计划,随后英美德意加法日澳八国联手将俄罗斯石油限价,将一周之内生效,局势愈演愈烈,未来将迎来能源危机。

投降德军的哥萨克骑兵,正在挥舞马刀砍杀苏军战俘,而在二战结束后的西伯利亚日军战俘营里,同样挥舞马刀与以刀法著称的日军战俘过招“切磋”的也是哥萨克骑兵,当然,结局一定是把日军战俘一刀毙命。哥萨克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曾经让纳粹德军震撼不已,在苏德战争当中,也有一部分哥萨克骑兵勇往直前抵抗抵抗德军侵略者,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当然也有不少投降了德军趁机脱离苏联的统治,战后,他们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哥萨克人也被分散到几个地方居住。

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的名称,而是一种军事团体,主要以斯拉夫人(俄罗斯人占大多数,其次是乌克兰人),还有少数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卡尔梅克人和土耳其人,可以说就是一个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社会族群。

从1918年到1920年,三年的时间内,有100万哥萨克骑兵阵亡。

波帕斯纳亚: 激战3日,顿军第6哥萨克团攻破乌军首道防线!

从3月13日起,顿涅茨克军独立第6哥萨克团在自行火炮的支援下,进攻顿涅茨克-北顿涅茨克铁道线上的要站波帕斯纳亚镇。到15日日落,顿涅茨克军已攻破乌军三条防线中的最外围的那条!

看图忆二战。

图1:德军兵正隐蔽在红十月工厂的废墟,准备进攻,斯大林格勒,1942年。

图2:1943-1944年,南斯拉夫第一哥萨克骑兵师第二西伯利亚军团的哥萨克人(类似伪军)。

图3:1944年的感恩节,来自明尼苏达的威廉·弗莱明在意大利吃着一只火鸡腿。

图4: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骑马巡逻的美国海岸警卫队队员。

图5:1943年5月,在北非的德国军队扔下这些六管喷烟者就跑掉了。

图6:1943年夏,乌克兰地区,德军士兵整理缴获的苏军反坦克枪。#军事##历史##唯美军事图片#

车臣出兵乌克兰,大家纷纷戏称,这好比“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车臣人和乌克兰引以为傲的“哥萨克”,素来是死敌。

其实,哥萨克,并不是某种民族,而更像是聚居在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三国境内的一群职业武士集团,也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平时他们从事农业,或者以渔猎和游牧为生,接到战争“订单”后,则会拿起武器玩命地冲锋陷阵。

他们的血统非常复杂,最早源于中世纪后期的南俄-东欧大草原上——一些波兰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日耳曼人、突厥人、鞑靼人、蒙古人聚集在了这块各国势力的“边缘地带”。

这些人中,很多是在逃囚犯或者农奴,甚至是土匪、强盗,在他们眼里,没什么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只要咱们在一起生活、战场上砍杀过,那就是兄弟;只要给足钱和待遇,就认你做老板,玩命帮你打仗。

作为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沙俄军队中,都存在着大量成建制的哥萨克军团,为沙皇征战沙场。哥萨克人几乎参与了所有跟俄国人有关的大小战争,堪称开疆辟土的先锋。

其中就包括了对高加索山民——车臣人的数次征服战争,这段旧怨,让后世的车臣人,都对哥萨克似乎产出了一种本能般的厌恶和仇视。

而车臣人,也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一般人打不过。

不过,在曾经的苏联时代,哥萨克人大多被识别为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但仍旧保留着做职业军人,至少是尚武的家庭传统。比如,俄罗斯有许多培养少年兵的军校,里面有不少孩子都带着哥萨克家庭背景。

而如今的乌克兰人,按照血缘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并非哥萨克人的后代,但却都愿意把哥萨克,认作自己的祖先...特别是一些右翼民粹分子,更是喜好将哥萨克元素和纳粹理念结合在一起。

比如,图一这两名发型怪异的乌克兰民兵,他们的发型,效仿的就是曾经的乌克兰扎波罗热哥萨克的装束(图二),以及图三,列宾名画《扎波罗热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的回信》中,17世纪的哥萨克雇佣军;

相反的是,乌东地区的亲俄民兵,却喜欢把哥萨克文化和俄罗斯、苏联元素联系在一起,用作思想组织建设。

毕竟,哥萨克,本身就是基辅罗斯“三毛”的一种共通的文化和部落形式。

所以,这次说车臣出来打哥萨克,实际上,打的,更多的像是乌克兰民粹主义的“精神哥萨克”。

哥萨克是骑兵??

不知道何时,网上资料哥萨克成了骑兵[捂脸],不知道哥萨克们老祖宗怎么想……

哥萨克有水兵,步兵,唯独严重缺乏骑兵……

与某些部分文学家杜撰出来骑兵挥舞马刀四处砍杀不同,哥萨克擅长的是水战/海战,步战也是长矛+火枪

至于日俄战争中所谓的哥萨克“骑兵”,实际是沙俄有骑兵的步兵师(骑兵负责侦查,搜索,通讯作用),只是日本人把所有沙俄骑兵称之为哥萨克而已,大致相当日本明治维新前把所有外来医学称为“荷兰医学”一样

但是,现在网上到处都是哥萨克“骑兵”……

在引申下去,国内所有对抗中央王朝的地方军阀,流寇,土匪,边疆政权都是“骑兵”为主…

我要是要有那么战马,我干嘛要当土匪流寇了?

我要是有8万骑兵(折合80万步兵),干嘛躲在角落靠压榨老百姓卖福寿膏,为啥不一统天下,至少统一西北了?

图一到图三:擅长水战,海战的哥萨克“水兵”…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摘选50

卷三(第五章一2)

第四连穿过了科罗列甫卡村,一到村外,就像参加演习那样迅速摆好了阵势。谢苗诺夫中尉也带着第三排哥萨克从土冈那边跑了过来。

连队摆成马掌形的阵势。在这寂静的晌午十分,第一连也已经来到村边几户人家的门前。

波尔柯夫尼柯夫上尉骑着战马,跑到队伍前面;格里高力屏住呼吸,等待命令。

上尉从刀鞘里抽出马刀,马刀闪着青色的寒光。

“全一一连一一准一一备!”上尉的马刀向右一摆,向左一摆,又向前一落,在耸起的马耳朵的上空停住。格里高力在心里把这个无声的口令翻译出来:向左散开,前进……“长矛准备,马刀准备,冲阿!”上尉发出简短的口令,并且放开了战马。

大地在众多马蹄践踏下,发出喑哑的呻吟声。

格里高力刚刚端平长矛(他在最前面一排),他的马就被洪水般的大队人马裹住,也驮着他拼命飞跑起来。前面是波尔柯夫尼柯夫上尉的身影在灰色背景上一起一伏地晃动着。第一连发出震天动地的呐喊声,第四连也跟着呐喊起来。马匹把四条腿蜷成一团,然后又伸展开来,一跳就是几丈远。格里高力满耳朵的尖叫声,听见了还离得很远的抢声。格里高力腋下紧紧夹着发烫的长矛杆,手掌都出汗了。听到纷纷飞来的子弹的啸声,他把头伏到湿漉漉的马脖子上。机关枪不停地撒着子弹,子弹的呼啸声像扇子样在哥萨克头顶上铺了开来;哥萨克们在前面飞跑,马蹄下面飞起浓浓的灰尘,像一团团棉絮。

在格里高力的胸腔里,冲锋之前跳得十分急促的东西,现在好像麻木了,除了满耳朵的啸声和左脚趾头的疼痛以外,他什么感觉都没有了。

吓得失去常态的思想在脑子里乱成沉重、呆滞的一团。

第一个落马的是梁霍甫斯基少尉。普罗霍尔的马撞到了他的身上。

格里高力回头看了看,脑子里永远留下了他看到的场面:普罗霍尔的马从伸开胳膊腿躺在地上的少尉身子跳过去以后,龇了龇牙,脖子一扭,也摔倒了。普罗霍尔也被摔出了马鞍,从马身上飞了下来。普罗霍尔那匹马以及普罗霍尔栽倒在地,被后面来的马践踏的情形,就像用金钢刀划玻璃一样,清清楚楚地印到格里高力的脑子里,很久都抹不掉。格里高力没有听到普罗霞尔喊叫,但是看到他的脸紧紧贴在地上,嘴歪着……就知道他曾经拼命喊叫过。又有人倒下。几个哥萨克连人带马一齐倒下。格里高力透过被风吹出来的眼泪,望着面前灰灰的一大群从战壕里跑出来的奥地利人。

排成马掌形阵势从村边冲过来的第四连,现在都一截一截、一簇一簇地散了开来。前面的人,包括格里高力在内,一齐朝战缘冲去,其余的人也跟着往前冲。

一个奥地利人,跪下一条腿,皱起眉头,几乎是用枪口抵着格里高力放了一枪。子弹的热力把脸蛋子都烫疼了。格里高力用劲勒了勒马缰,挺起长矛刺去。他刺得太猛,矛头穿通那个跳起来的奥地利人以后,矛杆又穿进去一半。格里高力还没有来得及把矛拔出来,就觉得长矛在抖动……格里高力只好把长矛放开。他松开手指,用麻木的手抓住了马刀的把儿。

奥地利人一齐朝城郊的街道上跑去。哥萨克的马腾空跳起,朝身穿灰制服的密密麻麻的敌军扑去。

格里高力在丢开长矛以后,起初有一会儿工夫,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拨转了马头。这时他看到龇牙咧嘴的司务长从他身边飞跑过去。格里高力用马刀平着打了马一下,马就将脖子一扭,驮着他在大街上飞跑起来。

一个奥地利人,连步枪都丢了,手里攥着军帽,摇摇晃晃地贴着花园铁栏杆跑着。格里高力追了上去。他被周围一片疯狂的喊杀声激励着,举起了马刀,朝奥地利人的太阳穴刺去……

街上的枪声渐渐稀疏。一匹满身大汗的马拖着一个死哥萨克从格里高力身边跑过……

脑袋昏昏沉沉,像灌了铅一样,格里高力下了马。刚刚赶到的第三连的哥萨克们从他身旁飞跑过去。有人用军大衣抬着伤号走过,有人赶着一群奥地利俘虏匆匆跑过。格里高力扔下马缰,自己也莫明其妙地走到被他砍死的那个奥地利士兵跟前。格里高力看了看他的脸。他觉得这张脸很嫩,差不多是一张小孩子的脸……

“喂,走!”一位不熟悉的哥萨克军官骑马从街心里走过,喊了一声。

格里高力看了看他那蒙上一层土灰的白帽徽,就踉踉跄跄地朝马跟前走去。他的步子又乱又重,好像肩上扛着他扛不动的东西;他很困惑,心里十分烦闷。他用手抓住马镫,老半天没有抬起变得十分沉重的腿。

红利曼周边已经全部被俄军夺回,全面收复红利曼已经指日可待。

俄军在中央军区和西部军区共同努力下,尤其是俄军第47坦克师和"哥萨克“团队的精心准备下,在拉平上将的指挥下,取得如下两个主要成绩。

第一是,收复了红利曼周边四个重镇。一是特尔尼,二是利罗夫西克,三是托尔斯科夫斯基。四是新萨多沃耶夫。

第二是,乌军试图渡过热列别茨河,想在赖哥罗德和新水村的方向过河,这两地被俄军牢牢地控制住了。乌军不但没有能够过河,而且损失惨重。

从这两点看,俄军收复红利曼也就是在这几天,在俄军援军还没有到达的情况下,原有的俄军就能办到。

近日在索列达尔地区,亲俄民兵第6哥萨克团激战中,乌军试图夜间数次反攻,损失大约70余人、4辆坦克和3辆步兵战车。据称,对手是乌克兰政府军精锐第17坦克旅或第14机械化旅的乌军,但是乌克兰军队组织能力,也只能发动连排级反攻了。#亲俄民兵##乌克兰#

暴论一下,他俄啃完顿巴斯估计要六月中下,最终阵亡人员大致5000,包含国民卫队。瓦格纳,哥萨克部队,卡德罗夫团这种软性军事动员部队大致阵亡会到1500-2000。卢甘斯克阵亡1500、顿涅茨克阵亡3000。

受伤比例按照3倍算,失踪比例往多算15%(有无法确认的俄军尸体也被回收了,家属去罗斯托夫做DNA鉴定)。

结合马里乌波尔的交换比,城内守军登记在册的8000人(亚速 陆战36旅 国土防御旅和国民卫队),加上壮丁约10000人,最终结果乌军被毙4000、俘约4000,俄顿联军阵亡不到2000(810旅 150师 顿涅茨克第一军)单论交换比还是俄占优。

毕竟要么BBC的本地团队统计有问题,要么是他俄究极利维坦,成功隐瞒五位数阵亡人员!

哥萨克Cossack 6X6铰接式全地形卡车,是不是挺酷挺带感 油田行业用的越野车,很酷很漂亮和它的名字一样狂野,它是由加拿大Option Industries建造的,能够运输各种尺寸的货物。

它基于军用BMC Cossack HMMAV,但民用版本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军用版本。能够在其3×8米的平台上运输重达60吨的大型加工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越野车的长度超过13米,宽度接近4米。总重量110吨。

怎样才能让这么巨大的越野车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呢?底盘结构中引入了铰链连接,就像K-701 Kirovets拖拉机一样.此外,铰链连接允许模块在垂直平面上相互移动,因此Cossack 6x6将在越野时平滑地绕着所有不平的地方。

它的招牌或者识别度很高的地方是它那独特的履带,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科萨克有六个。驱动轮在履带车的上方,这就解释了它们的三角形形状。在底部,履带依靠五个支撑辊,其中两个极端大于三个中心辊。这种结构加上大履带宽度(1米)和“圣诞树”图案,确保了最大的耐用性、良好的通畅性和较低的路面重量。#美丽机械##坦克和装甲车辆##唯美军事图片#

好消息!俄军乌军抓住一次小机会,在红利曼方向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战,向前推进约6公里,重新夺取了迪布罗沃村,现在,俄军第208哥萨克团距离红利曼仅20公里,重新夺回红利曼指日可待。

此前俄军丢失红利曼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俄守军约5000~6000人,而乌军进攻部队多达2.5~3万,乌军指挥队伍中有经验丰富的北约指挥官,编队中有大量训练有素的北约士兵,最多是英国人和波兰人。

撤离红利曼也是为了以防俄守军被全歼,从另一个角度看,进攻方的乌军人员损失远大于俄军,有消息称,进攻红利曼乌军战斗减员在2000至5000人,一般来说,进攻方人员损失是守方2至3倍。

近几天,俄军对红利曼进行了比较密集的炮火打击,由于俄军对红利曼地理环境非常了,现在轮到乌守军接受炮火的洗礼了,无处可藏。

俄罗斯成功招募了20万有经验的士兵,其中包括大量退伍老兵,只需短暂训练就可以回到战场,一部分士兵早已经被部署在俄乌战线上,包括了车臣士兵。

红利曼乌军实力已完全暴露,补给线越拉越长,人员开始趋向疲惫,失了攻击能力,而随着红利曼方向的俄军人员得以补充,武器弹药也得到补充,反攻红利曼一触即发,重新夺回红利曼指日可待。

哥萨克于一六四二年在阿拉泽亚河设立了据点,占领了阿拉泽亚河。早在一六四O年俄军已入侵科雷马河(又称狗河),一六四三年建立了中科雷姆斯克,次年建立下科雷姆斯克,一六四七年又建立了上科雷姆斯克,儿年间占领了东北亚的大河科雷马河。这一时期俄军开始同楚科奇人接触,上述的叶拉斯托夫等人于一六四一一一六四二年间首先遇到楚科奇人并同他们发生冲突,因此成为俄国侵略楚科奇人的始作俑者。俄国对楚科奇半岛的海象牙睡涎三尺,因为当时海象牙价值很高,一俄斤等于一张中等成色的貂皮,是国际市场的畅销品。特别是杰日涅夫绕行楚科奇角以后,于一六四八年在阿纳得尔河建立了阿纳得尔斯克堡,为夺取海象牙和占据楚科奇半岛打下了基础。西伯利亚衙门于一六五二年六月曾命令雅库次克督军,派人去楚科奇地方,“征收貂皮和鱼牙(即海象牙一笔者注),使国库获得更多收益”。俄国殖民者多次用兵,企图征服楚科奇人。一六四九年布戈尔在一年内就进行了三次征伐国。楚科奇人以牙还牙,回击俄国的人侵,如一六五三年数百名楚科奇人聚集到下科雷姆斯克,将俄军据点团团围住,他们不给哥萨克饶柴,也不供应水,使哥萨克陷于绝粮断炊的境地国。由于楚科奇人的顽强斗争,使俄国长期未能治服楚科奇民族,而且到+八世纪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斗争。

从一七O一年开始,俄国政府感到非下大力气不足以征服楚科奇人,先后发动四次较大规模的远征,其中一七三一年二月由少校帕夫鲁次基率队四百三十五人围剿楚科奇人,这次进攻历经八个月,进行三次交战,杀死楚科奇人上千名。一七四三年俄国枢密院直接下令,专门委派帕夫鲁次基再次出征。一七四七年三月楚科奇人同帕夫鲁次基一伙遭遇。他们聚集到山头上,居高临下,打击俄军。哥萨克发起冲锋时,楚科奇人如猛虎下山,神速扑向俄军。哥萨克惊恐万状,纷纷抱头鼠窜,楚科奇人乘胜追击,战败俄军,缴获不少枪支,杀死了头目帕夫鲁次基。经过近百年的反抗斗争,到十八世纪中叶,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让步措施,接受楚科奇人的和谈条件。从此,楚科奇人才最后被俄国所兼并。

俄国采用一切殖民者所惯用的手法,即武装暴力与和平收买的两手。俄国哥萨克用“马刀和鲜血"、“火的战斗”征服西伯利亚各族人民,也采用诱骗、收买等方式,“劝说”各族加入俄国国藉。俄国为牢固控制西伯利亚,在征服过程中逐渐设置机构,实施殖民统治。十七世纪整个西伯利亚设立了四个督军辖区,共十九个县。辖区和县均置督军,总揽所属地区的一切大权回,由于督军权柄过大,更加重了对人民的统治。此外俄国考虑到西伯利亚的历史、民族等特点和传统习惯,采用了一些适用于当地特点的变通措施,如启用当地头人、酋长,保持各民族的基层组织形式和风俗习惯,采用实物税制度,进行经济盘剥。这样有利于俄国的远征和殖民统治。

俄国利用西伯利亚河川密布的特点,经过连水陆路,从一条河窜人另一条,行进较为便捷;同时也利用了少数民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生产落后等弱点,采取挑拨离间、坐山观虎斗等手法,能使用区区兵力,迅速占领大片土地。恩格斯在论述十九世纪俄国的对外政策时指出:“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对别国领土的赤裸裸的强力的掠夺,是明白的抢劫”,这句话用来说明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征服也是合适的。回顾俄国对西伯利亚的兼并,再次暴露了沙皇俄国梦寐以求的是要成为世界帝国,也再次证明沙皇俄国是一个十分阴险狡猾的殖民主义者。

真想不到有人私信过来叫板,既然你这么认真,我也认真的说一说。毕竟,这估计也是很多人支持乌克兰,反感俄罗斯的一个原因吧。我仔细百度了一下,看图二,原来是哥萨克做的,那跟乌克兰什么关系呢,看图三,乌克兰国歌,明摆说乌克兰就是哥萨克,乌克兰人对哥萨克有极高的认同。当时俄乌就是一个国家,说是俄兵恐怕大多就是乌兵。所以,120年前的事情,俄乌都有份。如果你因为120年前讨厌俄罗斯,那也同样应该讨厌乌克兰。学过历史的应该知道,哥萨克就是沙俄入侵外东北的先锋。

车臣人最怕的就是他们,他们就是:哥萨克人![机智]车臣从1800年开始被沙俄讨伐,一直坚持斗争到1859年,最后沙皇俄国在哥萨克骑兵的帮助下, 彻底打垮了车臣人的抵抗武装,并在1860年彻底把车臣并入了沙皇俄国的版图。

哥萨克人其实并不是一个民族,具体说它是一个主体是由东斯拉夫人还有蒙古人、鞑靼人等组成的一个军事武装组织,是一个游牧社群。

最初是活跃在东欧大草原上,精通骑术和善战,“快马弯刀”是他们的主要标志。

历史上被沙皇俄国利用,成为了沙皇俄国四处征伐的雇佣兵。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一部分哥萨克人投奔了白军,后来被镇压。在二战期间,一部分哥萨克人投降了德军,调转枪口向苏军开火(图3以后就是叛变的哥萨克在杀害苏军),后来被苏军镇压。

现在的哥萨克人,作为一个独立的团体,仍然分布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但也没有了往日的荣光。#军事# #历史#

1950年,毛主席访苏,当专列经过贝加尔湖时,老人家突然问陈伯达:“你知道历史上这是什么地方吗?”

陈伯达满脸疑惑,摇摇头。

在1581年,沙俄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仅用3天时间就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这是沙俄第一次开始向东方扩张。

他们用800人就控制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17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越过外兴安岭,侵入了中国黑龙江流域,明崇祯五年,沙俄占领了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雅库茨克重镇,作为向东扩张的基地,随后开始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

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构筑棱堡。

三藩之乱稍有平稳,清朝就开始着手对俄反击战。

雅克萨之战以后,清廷和沙俄两国开始坐下来谈判边境的划分,清政府曾提出以贝加尔湖为中俄边界,划分西伯利亚的版图。

其实真正的企图是以勒拿河为中俄边界,沿着黑龙江与勒拿河之间的山脉,直至北冰洋的圣诺斯角。

不过这都是谈判的要价,最后两国真正划定的边境是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

《尼布楚条约》开创了满清盛世割地的先河,战后主动让出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蒙古地区。

毛主席生气道:“请记住:这个地方,历史上叫乌金斯克。原来就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居民基本上都是蒙古人,也有汉人。

这个地方是我们的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

说完之后,毛主席脸上充满了不安和愤怒,同车的人终于知道毛主席生气变脸的原因了。

经过原来这块原本属于中国的广袤美丽国土,勾起了主席心中伤痛。

当火车到站之后,心烦的毛主席断然拒绝当地苏联地方政府下车的邀请,这是毛主席乘坐专列在苏联境内,唯一没有下车的地方。

毛主席是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年幼时满清政府割地卖国的行径,深深的埋在他的心中,特别是对北方邻居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直耿耿于怀。

15年后的1964年7月,毛主席在对来访的日本社会党人士佐佐木更三等人再次提及贝加尔湖:

“大约100年以前,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才成为俄国领土,于是,海参崴、伯力、堪察加等地也就是苏联领土了。

这笔账我们还没有算。”

建国以后,毛主席两次访问苏联,为的就是消除一切苏联在中国的特权,先是在东北的铁路特权,然后归还旅顺和大连的军港,后来更是拒绝了苏联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要求。

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浓厚,无论是对印反击战,还是对越反击战,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永远怀念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