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下面这段描写看作是二战德军“步坦协同”作战的经典场面,在“闪电战”的加持下,甚至把“步坦协同战法”的鼻祖都算到了德军头上,其实真的不然。
这是战史对德军入侵苏联战争场景的描写。
“在漫天嘶叫狂吼的‘斯图卡式’战斗机支援下,成群结队杀气腾腾的集群坦克担当着地面攻击的前锋,满天尘埃的后面紧跟着数不清的冲击步兵,铺天盖地的德军步兵和坦克混杂在一起,如同铁流和纂风一样,在广阔的原野上纠缠着、狂奔着……”
“在具有决定性的地点集中大量坦克,在空军直接支援下,与步兵一同实施强大的突然性攻击”,是德军实施闪击战的一贯战法。”
@文武小二郎
其实,真正把“步坦协同战法”写进教科书的是图二和图三中的T-34和手握波波沙搭乘T-34的苏联战士,三个元素缺一不可。
在德军装甲突击的闪电战中,突破战线以后的地面清理是由装甲掷弹兵去完成的,掷弹兵虽然也是步兵,但别忘了他是“装甲掷弹兵”。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步坦协同;
当年,T-34可谓是360度全方位碾压德军坦克的战场利器,但是身挂副油箱的T-34尽管突击能力超群,可是一旦如图一那样遭遇88炮就惨不忍睹,很多英勇的坦克手在炮弹打光以后往往会驾驶着坦克与德军炮兵同归于尽;而在波波沙没有大规模装备以前,即便T-34搭乘步兵冲锋,即便突破了德军阵地,手握步枪下车的士兵也会成为火力超猛的P-40收割人头,直到苏军开始普遍装备波波沙以后,“步坦协同战法”就被写进了各国的教科书里,成为经典。
图二和图三就是当年的名场面,大家慢慢看吧!
佩老西#佩诺西访台湾# 一事,不吐不快:
一,政治上看,不可能一步跳到断交状态,所以更不可能直接开启战争模式。治大国如烹小鲜,看来美国政客不理解。
二,军事上来说,兵者诡道也。直接开战的要不就是突袭闪电战,要不就是太过鲁莽。
三,金融上,美国需要再找一块“韭菜地”点个火,火起美国挥刀。点火是美国上策,灭火是中国上策。但是不代表没有手段,接下来几天才是智慧斗争的历史时刻。
四,经济,美国的军工复合体一旦找到“武器日抛目的地”,那还不玩命发挥所长,做说客,玩命造船,然后疯狂输出......如此一来,此不是激活了美国经济,拉他们出鬼屋?
五,舆论上,美国政客需要用牌做局,一旦局成,美国及美国政客收益甚多。凡是明智的人都不会配合美国人做局。
六,民意,美国人摆开架势来打劫了,后面跟着一群狼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