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郑州身边事# 鼎定中原,商城郑州
相传,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并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鼎是王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传说拥有此九鼎,就能把天下揽入怀中。
1974年,在河南郑州,一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无意间一镐挖出方鼎,此方鼎即为杜岭方鼎,总共两件,其中一件高1米,重86.4千克,方形,深腹,双耳四足,腹上部饰兽面纹,两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较小,高 0.87米,重64.25千克,藏于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杜岭方鼎的发掘,挺直了中国学者认知“郑州商城”的腰杆,“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
杜岭方鼎的仿制品,现立于郑州商城遗址公园。鼎高耸,告诉世人此乃古都,王朝古都,商城郑州,鼎立中原。
#史记知识#传说,九州为禹所设,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荆州和凉州。疏通了九州的山路水路,大禹就用九州所贡的铜铸成九只大鼎,是为九鼎,上面记载了该州的地形物产等,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1937年,一队日军急急行军至苏州一处院落里,迅速卸下车上的抽水机,将院中池塘水抽干,还拿铁锹,跳进池塘,一寸一寸地搜索,他们在找什么?
1937年,战火纷飞时,苏州首富潘家成为日军抢劫的首要目标,苏氏先祖收藏了上千件的古玩文物,其中有两只大鼎,令日方垂涎三尺。
日军几次三番冲进苏家寻找大鼎,有时一天之内,冲进苏家7次,令苏家人不堪其扰。
偏偏此时,苏家后人男丁稀少,当家人是一位结婚三月就守寡的孙家儿媳潘达于。
潘达于苦苦思索后,做了一个大胆举动,她悄悄请匠人用整段圆木做成一只大木箱,请来姐夫,幼弟帮忙,趁着朦胧月色,将这只装有两只大鼎的大木箱,埋进天井处一颗大桂花树下,掩上泥土后,再扣上石板,然后举家搬到上海避难。
日军苦苦搜均无所获,不知谁注意到那莲荷满池的池塘,日军一合计,觉得重宝可能藏在池塘里,于是调拨一队人马,带着抽水器械,再次冲进苏家,将池塘翻了个底朝天。
可是除了在泥中翻腾的鱼,和满地的残藕断荷,他们什么也没有搜到。
又因为苏家搜藏有无数名画珍品,日军投鼠忌器,不敢放火焚烧苏家,只得拿加大搜索的频率,依旧无功而返。
打大鼎主意的人,不止日本人,美国人也用出高价的诱惑,想从潘达于手中购买大鼎,潘家人直接拒绝。
潘家人守护大鼎是穷尽几辈人的心力,直到解放后,潘达于才主动写信给文物所,愿意无偿捐赠给国家。
这大鼎到底有什么来头,会引得多方势力窥视?它又是如何来到潘家的?
博物馆专家见到从潘家上交的两只大鼎,从它们的铭文里,得知了大鼎的来历,两只大鼎都是几千年前的青铜器,根据铭文内容,一只取名为大盂鼎,一只取名为大克鼎,其中以大盂鼎的流传经历最为传奇。
1849年,陕西礼村一个农民,无意中在地里挖出一只大鼎,到时的岐山首富宋金鉴听说后,立马花重金将这只浑身是泥的大鼎买下。
得知挖出大鼎消息的人,不止他一个,岐山县令周庚盛也得知了消息,周利用手中权势,对宋金鉴威逼利诱,将大鼎占为己有。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占有这只大鼎后,他是夜夜恶梦,家中怪事连连发生,不是枝繁叶茂的大树莫名其妙的断枝落叶,就是家中墙壁莫名坍塌,几次三番下来,周庚盛不得不廉价将大鼎急急脱手。
这次买大鼎的人是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袁保恒买来大鼎,直接送给酷爱文玩的左宗棠。
左宗棠得到大鼎后,是喜爱有加,可是不久麻烦事也来了,他被人参奏,险些乌纱不保。
幸运的是,当时身为侍读学士的潘祖荫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不仅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左宗棠,还不惜重金多方打点,左宗棠才转危为安。
左宗棠为了感谢潘祖荫的救命之恩,就将家里珍藏的大盂鼎赠送给潘祖荫。
此时作为苏州首富的潘祖荫已经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一只大克鼎,得到左宗棠赠送的大盂鼎后,他家就有了两件国宝重器。
一时间潘家名气大增。
不过风光无限的潘祖荫,也有一大憾事,就是他没有儿子,不论怎么努力,儿子都与他无缘,不仅生不出,连从弟弟那里过继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夭折,最后过继来的孙子也因病去世。
雪上加霜的是,他还被慈禧太后忽然革职,在这种打击下,他一命呜呼,于是他的弟弟潘祖年成为了大鼎的所有人。
潘祖年得到宝鼎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它们运回苏州老家,因为当时大官端方也对大鼎垂涎已久。
为了保住大鼎,潘家和端方斗智斗勇,在各种压力下,潘祖年也病倒了,不过此时端方也因为出兵四川,一命呜呼,潘家终于逃脱了端方的纠缠,潘祖年也精疲力竭,与世长辞。
潘家无成年男丁,无奈之下,潘祖荫的孙儿媳,结婚三月就守寡,年仅20岁的潘达于,挑起了一家之主的重任,成为了大鼎的守护人。
战火纷飞的年月,外寇日军无休止的侵扰,居心叵测的各方势力均打着大鼎的主意,潘达于和他们斗智斗勇,终于将大鼎护到解放后。
1951年7月6日潘达于写信给华东文化部,主动上交重宝给国家,从此,大盂鼎和大克鼎珍藏在上海博物馆。
其实早期的大鼎是来烹煮肉食和和贮存肉类的,不过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大鼎就成了权利的象征,跃升为国之重器。
这只大盂鼎通高101.9厘米,口径宽77.8厘米,重达153.5千克。
在鼎内还有铭文19行,共计291字,铭文的内容大意是说康王(武王的孙子)对臣子盂说:明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商人喜欢纵酒误事,于是周文王解救民众,建立周朝,康王表示自己要学习文王的榜样,和大臣一起不纵酒,多行利民之事,同时康王告诫盂也要像他祖父南公一样,忠心保卫国家。同时康王命让盂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以此辅佐自己,还赏赐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1726个,叮嘱盂要勤于政务,遵从王命。于是盂做鼎以记录此事和祭祀祖父
大盂鼎的存在,就是难得的历史文献,令千年后的人们,可以知道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巨大。
如今大盂鼎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看!#文物#
火车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