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到底是居心叵测的乱臣贼子呢?还是忠心耿耿的大汉忠臣?
这两种观点之所以争论不休,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曹操到死都没有登基称帝,做了一辈子的大汉臣子,导致很多不明所以的人,都对曹操的忠诚抱有幻想。
其实曹操到底要不要登基称帝这种事情,说了算的只有两股势力,一股是曹家集团,一股是世家大族。至于当事人,汉献帝根本就没有话语权。
自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从此以后,就开始了与汉献帝纠缠不清的后半生。
在此期间,还发生过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的衣带诏事件,以及214年的国丈伏完造反事件。后来,在公元219年,曹操在汉中跟刘备作战的时候,大后方又发生了魏讽造反事件。这些事情的幕后黑手,无一例外都指向了汉献帝本人。
但是汉献帝就是一个傀儡皇帝,手上没有一兵一卒。这些造反事件名义上是汉献帝的指使,但实际上的幕后主力却另有其人。
如果不是这些人提供武器,提供人员,汉献帝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发动这种袭击呢?
那么这些人到底是谁呢?是世家大族。他们并不是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要站在汉献帝这一边跟曹操作对呢?聪明人都应该抛弃汉献帝,跟着曹操干才对呀。理由很简单,曹操动了他们的蛋糕了。
自从春秋时代贵族社会结束之后,到了战国时期,进入了贵族与平民共存的时代。
到了汉朝初期,70年的时间里更是出现了彻底的平民时代。但是汉武帝死了之后,平民时代就开始落幕,在这些平民之间,逐渐崛起了一批叫做世家大族的物种。
所谓的世家大族,有两个衡量标准,第一个就是你家里得有万贯家财、良田万顷、仆童成群,其次就是你家里得世世代代有人出来当官,在官场上有一个牢固的关系网。
单单有钱有土地的人不可怕,那只能算是豪强。豪强在国家机器面前毫无反抗能力,说杀就杀了。但是,深深渗透进国家机器的世家大族,那就难对付了,总不能叫国家机器杀自己吧?
这些人反过来利用自己在国家机器上面的权力,为自己的家族兼并土地、聚拢钱财,培养出更多的人才,组建更加牢固的官场关系网。
这样一来,就苦了底层的老百姓了。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逐渐出现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景象,老百姓活不下去就要造反。
而原来用于镇压农民起义抑制贫富差距的国家机器,由于世家大族的瓜分,已经名存实亡,毫无战斗力可言,在农民起义面前一推就倒。
曹操想要平定乱世,那就要重新打造一个国家机器,一个不由世家大族所掌控的国家机器。世家大族可不干了,想要打造另外一个国家,机器另起炉灶没关系,但是游戏规则还得按照东汉时代的来,依然是爷们几个说了算。
但这一点曹操是万万不能够同意的,如果让这帮蛀虫腐蚀掉国家机器。那么,好不容易平定下去的乱世就会重新到来,他老人家奋斗了几十年,那不就是奋斗了个寂寞吗?
而汉献帝就是那套旧规矩的代表人物,他的身上拥有着200多年来深入人心的正统性。
所以,那些人并不是在保护汉献帝,而是在维护汉献帝背后代表的那一套游戏规则。什么时候,只要曹丞相点头同意,汉献帝说没就没了。
而曹操之所以死活不同意,就是想要维持最后的倔强,不愿意放弃他那打压豪强救世安民的理想。为此不惜跟曹家集团的开国功臣荀彧、荀令君分道扬镳。于是双方就一直僵持在那里。曹操不愿意放弃理想,世家大族也不愿意让曹操无条件称帝。
但是到了最后,曹操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曹操再厉害,他毕竟也是一个人,是人他就会死的。而世家大族却是一个群体,他们拥有着漫长的寿命,可以跟曹操慢慢耗下去。所以,到了人生最后的关头,曹操不得不做出妥协。
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中原,威震华夏。后来死在了江东孙权的手上,当孙权把人头送给了曹操的时候,还附带了一份劝进表,让曹操称帝。吊诡的是,原先反对的世家大族纷纷赞同,呼吁曹丞相尽快登基。
可是曹操面对众人的追捧,并没有失去理智,而是说了句: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哇。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为孙权和世家这个举动不安好心啊。
当时是公元219年年末,距离220年年初曹操去世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
当时有心人都知道,曹操已经重病在身来日不多,如果曹操同意称帝,那么按照禅让那套流程,三辞三让搞下去,至少需要个一年半载。要是在这个时候曹操死了,那笑话可就大了。那岂不是证明老曹家没有天命吗?不然你怎么会死呢?
如果曹操明确拒绝,不称帝。那么人家功高盖世的曹操都明确不称帝,那么你曹家后人又有什么资格称帝呢?
但曹操的回答却很有意思:“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
周文王当年三分天下有其二,却一辈子侍奉殷纣王为主。直到他死后,儿子周武王才扯旗造反,曹操的这个表态,也算是完美避开了这个两难的陷阱。
我不造反是因为我想当周文王,但我儿子是可以当周武王的。
说到底,老曹家还是要当皇帝的,不是什么汉室忠臣。
美国对华假缓和的证据“说曹操曹操到”。美台商会会长韩儒伯近日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时透露,考虑到两岸局势渐趋紧绷,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向台湾提供武器的紧急性“具有广泛的共识”,已开始全面探讨与台湾联合生产武器构想,目前的想法是合产包括导弹在内的弹药,而非F-35隐形战机等最尖端武器。美国政府据称将花费约一年时间探讨生产武器的内容,2024年应该可以有具体落实合产的计划,以协助提升台湾应对中国大陆军事威胁的能力。
可见美对华缓和是假,给中方挖坑是真。目前解放军聚焦练兵备战,聚焦打仗打赢,彰显战略清醒。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说曹操曹操就到”般的量子纠缠既然已经被证实,那就说明无论距离多么遥远,粒子之间也能同时做出变化。
通俗一点说就是想啥来啥,怕啥来啥,思考之前的曹操可以说是不存在和存在的叠加状态,当你想曹操那一刻曹操就到门口了,当然真正的量子纠缠原理不是这样,但是足以撼动很多常识。
首先平行宇宙可能不存在,那不能确定和丢失的粒子只是被观察后的不确定塌缩为确定,并不是之前科学家推理的可能存在其它平行宇宙!
其次就是两个同源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总能不受制于空间和时间第一时间做出变化,这种一触即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就似乎可以推理出整个宇宙处于一个整体状态,好比你和初恋对象第一次在电影院约会,无意间你的右手触碰到女神的左手,而你的左手和全身都能同一时间感觉到并做出反应,同时也预示着宇宙中两个纠缠态的粒子相隔930亿光年依然能够同时做出变化,是不是大胆可以说宇宙可能是一个庞大的一体存在?
假如这个有点天方夜谭,那宇宙一体虚拟全息的可能性或许更大,因为任何一部分都是包含着整体的一部分!
比如人类身体一滴血中的一组DNA包含整个身体的全部信息,如果科技技术允许,采集你身体几滴血冷冻封存,等到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后某个时代选择复活你的身体,至于这个千年之后复活的身体是否还保留最早的意识和记忆?这只能等未来你复活后才知道!
宇宙是一个各部分之间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在整个宇宙中,从微观粒子层面到单个物质个体,再到地球及其他行星,甚者到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再到宇宙深空星系直至整个宇宙空间全息对应!
通俗地说,一切事物都具有时空四维的全息性;同一个体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事物之间、不同层次与系统中的事物之间、事物的开端与结果、事物发展的大过程与小过程、时间与空间,都存在着相互全息的对应关系;每一部分中都包含着其它部分,同时它又被包含在其它部分之中;物质普遍具有记忆性,事物总是力图按照自己记忆中存在的模式来复制新事物;全息是有差别的全息的!
用现在已经推广应用的全息摄影照片来解释或许更高理解:假如拍摄一张你的全身人物照片在玻璃上,放在你家床头,某天不小心被家里皮孩子打碎,一般照片来说就彻底报废了,除非重新回照相馆拍摄!但是全息照片来说有一个特点,不管这副画碎成多少片?地上的每个碎片都包含着你之前完整画面的正副人物像,或许你拿其中一个碎片拿去给照相馆,他们会帮你复原一张和之前一模一样完好无缺的画像!
如果这个猜想成立,这就能很好地解释两个纠缠的粒子无论多远,它们总能“心有灵犀”!因为全息宇宙下的信息对应,各部分之间是全息关联的统一整体,时间自然也不存在,宇宙空间也将不存在,而我们或许只是处于缸中之脑里面虚拟的成长记游戏角色!
#头条创作挑战赛#
234年,命运坎坷的汉献帝病逝,妻子曹节伤心欲绝,曹节为了可以继承夫君的事业,她经常在民间行医施药,帮助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夫人的真实身份,直到26年后,曹节病逝之后,曹魏政权将她和汉献帝合葬,并且给曹节准备的是皇后规格的礼仪。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位好心的夫人,居然是汉献帝的皇后。
除此之外,曹节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是曹操的亲女儿。
汉献帝是董卓拥立的皇帝,后来被李傕郭汜控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按照当时的势头来看,李傕郭汜弑君篡位只是时间问题,幸好在关键时刻,曹操挺身而出帮助了汉献帝,解决了汉献帝的绊脚石,让汉献帝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按理说,汉朝衰微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汉献帝却还没放弃,并且抱有幻想还妄图干掉曹操重掌大权,可以说汉献帝是真的不清楚自己的实力,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因此,曹操为了能随时监视汉献帝,便把自己的3个女儿都送进宫。其中,曹节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知书达理,她觉得父亲有时候确实很过分,经常站在汉献帝的角度考虑问题,迅速得到宠爱。
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曹节从中斡旋,汉献帝可能会大祸临头,他对这位老婆也充满感激。伏皇后被杀后,曹节便被册立为新皇后,曹操原本的意思,是进一步提高曹家的地位。
让曹操也没想到的是,曹节竟然坚定地站在汉献帝一边,为此不惜公然顶撞父亲,指责曹操欺君罔上。
其实,曹操从始至终都没有篡位的想法,只不过在他统一北方后,不免变得有些骄傲自满,说话做事会变得目中无人。汉献帝不仅能力平庸,而且性格懦弱,而刚好曹操最看不起的就是这种人。假如汉献帝是个有骨气、有能力的人,不是整天唯唯诺诺,没有一点帝王之气,曹操也不会越来越嚣张。
但在曹节眼中,父亲的做法还是很过分,两人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密切。曹操去世后,曹丕立即露出原形,逼迫汉献帝退位。当时,曹丕派人去见汉献帝,要求他让出皇位,并交出传国玉玺。
曹节看不下去,便出面和使者理论,整得对方一头雾水。使者原本认为,曹节会帮助哥哥曹丕,没想到她竟然为汉献帝说话。曹节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使者没办法,只好强行夺取玉玺。
于是便发生了惊人的一幕,曹节冲到使者面前,一把夺过玉玺,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曹节转身离去的时候,还让使者转告曹丕,他们这样倒行逆施,曹魏政权绝不会长久,吓得使者心惊胆战。
曹丕接到报告后,深深叹了一口气,但也没有对曹节采取措施。
虽然在曹节的帮助下,汉献帝多次逃脱劫难,但这次曹丕不依不饶,他只能退位。看在妹妹的面子上,曹丕也没有追究他们,而是给了他们爵位和封地,让这对夫妇过着平静的生活。
曹节的正义感和对汉献帝的忠诚,值得后人敬佩,但不知道曹操泉下有知,是否会对当初嫁女儿的决定感到后悔?
222年,年仅47岁的三国名将马超离世,惊闻此事的刘备没有半点伤心反而长舒一口气,暗道这下我终于放心了,这是为何?
提起三国时期蜀汉的五虎大将,我们经常为关羽的忠义,赵云的英勇,张飞的威猛,黄忠的老骥伏枥赞叹,而往往忽略了武艺高强的西凉马超。
在《三国演义》里,只感觉到马超的出场,前后变化太大,前期有多豪气逼人,后期就有多黯淡无光,而这一切只因马超临终前才算看清刘备的真面目。
马超初露锋芒恰逢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派高干,郭援奇袭关中,收到钟繇求援的马腾,便派马超前去助阵。战斗一开打,马超就被飞矢射中,脚上血流如注,结果他随便找块布,包起来继续奋战。
那年的马超不过17岁,他不要命的打法,瞬时给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年迈的马腾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江湖岁月,向朝廷传递了想被招安的想法,可此时的曹操早对马腾没了兴趣,他感兴趣的反而是让他念念不忘,马腾的儿子马超。
马腾被招安后,马家军的指挥权落在了马超手里,他的驻地离长安不过二十公里,这也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周瑜断定曹操不敢继续南下的原因之一,毕竟曹操贸然继续南下,马超一旦发起进攻,函谷关以西就真成了朝不保夕了。
马超的存在让当时威震一方的曹操,既不敢放手比拼孙权,刘备,更不敢夺取汉中,益州。无奈之下,甚至发出马儿不死,孤不得安的感慨。
不久之后,并州出现土匪造反,曹操借剿匪的名义,准备进取汉中,大将夏侯渊,徐晃领兵要经过马超的地盘,马超一看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便召集人手和曹操来了场潼关大战,此战曹操虽然被马超打的割须弃袍,但最终还是以马超失败而告终。
潼关之战,曹操巧用离间之计分化瓦解了以马超为首的西凉军阀,让马超狼狈而逃,自己的父母妻儿也惨遭毒手,全族百余人,仅剩数人,进退两难之间,马超无奈跑去汉中,投奔张鲁。
本想借张鲁之力重整旗鼓,再回凉州战场的马超,又一次失算了,因为张鲁手下的嫉贤妒能,马超总被打小报告,让张鲁对他也心怀顾虑,失望的马超不敢再去汉中,只得辗转益州,投靠正在攻打成都的刘备。
得知马超来投的刘备,非常高兴,知道益州这下必成自己的囊中之物,果然刘璋听说马超带兵而至,早闻凉州军善战的刘璋大惊失色,立马开城投降,而这也是身为武将的马超在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威风。
归降刘备的马超,还幻想着借刘备大汉皇叔的美名再次重整旗鼓,收复凉州,然而现实再一次让马超失望了。仁义对外的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对马超的封赏是一次比一次高,又是骠骑大将军,又是凉州牧的,但就是不让马超单独带兵出征。
这时马超才知道,自己在刘备这里不过是有着名门背景的吉祥物罢了,联想到自己之前还对刘备没大没小直呼左将军的情景,不由一身冷汗。
当马超的昔日好友,彭羕找到他,对他说出君之外我主内何愁大业不成的时候,马超全然没有了往日的英雄气概,立马就把彭羕卖给了刘备,谁知道这是不是刘备派来试探他的阴谋呢?
虎落平阳被犬,龙游浅水遭虾戏,人在屋檐下安能不低头,马超的心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而刘备呢?作为一代枭雄,马超这样的人才来投,不可能不要,但马超的名声太大了,那是之前比自己混得还好的一方军阀,指哪打哪,想打谁就打谁的主儿,这样的人刘备怎会放心把军权交给他呢?
抛开关羽,张飞不谈,赵云,黄忠都靠着信任和感恩投奔刘备的,而马超是被逼无奈之下,急于复仇才投靠刘备的,这点刘备,诸葛亮早就看出来了,赵云黄忠之辈是一方英才,马超那是一方豪杰,驾驭不好谁知道他会不会是另一个吕布呢?
于是在外人看来,曾经自由自在,呼风唤雨的马超投靠刘备之后,步步高升;可只有马超心里明白,在蜀中自己无依无靠,只能小心翼翼夹着尾巴做人,更别说打回西凉了。
在刘备集团的第二年,已经看透一切的马超,怀着悲壮的心情郁郁而终。
在马超最后写给刘备的遗言里面,言辞卑微地祈求刘备看在自己还算听话的份上,好好照顾下自己的族弟马岱,他也就死而无憾了。
而得知马超死讯的刘备也算彻底松了一口气,毕竟马超如果真的隐忍不发,在自己身边难免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自己万一死在马超前面,以后谁还能镇的住马超,这些担忧随着马超的离世,让刘备彻底放心了。
他一生勇冠三军,曾经逼的曹操走投无路,曾经计划单枪匹马绑架曹操,曾经纵横西北如入无人之地,却始终难以实现抱负,本该叱咤风云的年纪,就这样孤独的死去了,享年47岁。
回首马超一生,被人说认贼作父,害死自己父母妻儿,称为薄情寡义,然而这一切真的是他的错吗?历史自古不就是后来人评说的吗?如果当年获胜的是他不是曹操,如果刘备给了他充足的信任,历史又会是什么样呢?
也许死亡对那时的马超才是一种解脱吧,从此西凉再无勇士,从此三国再无他的传说,只剩历史天空里的那一丝丝悲凉。#历史##头条历史#
#荀彧为曹操鞠躬尽瘁,为何最后被曹操逼令自杀#
荀彧出身于颍川世家大族,祖上食汉禄;那么荀彧自然对汉室忠心耿耿。
可是黄巾大乱,天下诸侯割据,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荀彧肯定心忧天下,渴望早日平定战乱,给老百姓一个太平天下。
荀彧之所以追随曹操,是对曹操抱有幻想,认为曹操可以平定天下,拯救汉室;当天天下诸侯声望最高当属袁氏兄弟,荀彧哥哥荀湛已经追随了袁绍,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且袁绍生性多疑,不是明主。
曹操开始也是渴望拯救汉室的,可是后来随着权力欲望的增加,滋长了曹操的政治野心,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这个自然与荀彧的初衷相悖的 ,荀彧要做汉臣的,曹操想做皇帝的,荀彧把自己所有的才学都用来辅佐曹操,希望能够拯救汉室,最后才发现自己的理想破灭。
想必此时荀彧内心十分后悔吧,可是改变不了时局,况且荀彧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心力交瘁,心已经死了。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屠龙者终于成为恶龙?
比如曹操,一开始还会刺杀董卓,在十八路诸侯中的表现也极其优秀。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袁绍灭亡之前对汉献帝一直也很尊敬。
但袁绍一死,曹操也成为那个专权的坏人。
可能是他伪装的太好了,荀彧一直对他抱有一丝幻想,直到曹操要汉献帝违背祖训封自己为魏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曹操并不是想做周公,而是想做周文王,取汉朝而代之。
曹操还说什么若天命在孤,愿为周文王,分明是不愿意把权力还给汉献帝啊。
像曹操这样初始为少年后来变作恶龙的其实不在少数。比如王莽、朱温、赵构、汪精卫等等。
还有很多身边的例子。细思极恐,我觉得人类的本性就是恶的,就跟荀子说的一样,全凭教育让人类有了道德和操守。
倘若没有教育,每个人一直都是恶龙,跟自然界的生物一样。
赤壁之战结束,周瑜想拿下荆州,先后几次找刘备谈判。为了夺取荆州,周瑜鼓动孙权,用嫁妹之计诱杀刘备。刘备得知后吓出一身冷汗,在孙权面前讲了一句话,
拿下荆襄之地,就能全据长江之险,与曹操抗衡,因此孙权刘备两家均有打算。
刘备屯兵在油江口,周瑜知道刘备有夺取荆州的意思,就亲自赶到油江与刘备谈判。
谈判前,刘备很担心,诸葛亮安慰他说:“尽着周瑜去厮杀,早晚教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坐。”
没多久,周瑜在攻打南郡时,付出惨重代价,不仅吃了败仗,自己还身中毒箭,但周瑜仍然打败了曹仁。
让周瑜想不到的是,当他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池已经被诸葛亮拿下,周瑜恼羞成怒:“不杀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气!”
为了夺回荆州,周瑜先后多次与刘备谈判,都没有结果。这时刘备夫人去世,周瑜就趁机鼓动孙权,把妹妹嫁给刘备,等刘备来东吴后就把他杀了,把荆州抢过来。
没想到却被诸葛亮识破,刘备不仅跟孙权妹妹顺利成婚。年底,刘备依照诸葛亮的计策,带着夫人离开了东吴。
周瑜亲自带兵追赶,结果被关云长、魏延等将追得无路可逃。蜀军对着齐声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差点没有被气背过去。
之后,周瑜被任命为南郡太守。为了夺取荆州,他设下了“假途灭虢”之计,名为替刘备收川,其实是夺荆州,不想再次被诸葛亮识破。
结果周瑜刚上岸,蜀军大队人马就杀了过来,大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伤复发,最终病死巴中。临死前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莎士比亚说:“您要留心嫉妒,那是一个绿眼的妖魔!”
周瑜聪明过人,才智超群,却因对比自己技高一筹的诸葛亮始终耿耿于怀,心生嫉妒,最终落得个气绝身亡,怀恨而死。
嫉妒宛如毒药,周瑜被嫉妒的心态所缠绕,最后因嫉妒而死。如果周瑜能够调整心态,保持开阔心胸,对自己充满自信,或许也就不会英年早逝了。
嫉妒之心很大因素是从小时候开始,就已在心灵深处扎下了根。这时,内心世界不是花园,而是布满荆棘的乱石岗。《哲学的自愈力》这本书中有句话:想要幸福,就得内心富饶。耕耘内心的土地,播下种子,让它开花结果,见证它的蜕变,即是个人自我实现。
个人的自我实现并不是一种理论方法,相反它是一条极为实用的道路。但是这条路确实极为个人化的,需要根据个人状况不断进行调整。
比如:当你因为有了某些想法而心潮澎湃时,你会觉得全身充满活力。这个过程或许会很慢,甚至有时还会因遇到阻碍让人急躁,但你只有不断的去努力、反思和调整。
事实上,一个人知道得越多,越会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知道得越少,越认识不到自己是无知的。学习得越多,越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学习得越少,越不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爱得越多,越能意识到自己不懂得如何去爱;爱得越少,越意识不到自己不知如何去爱。同理,走得越深,你才能够知道之前幻想着要去触及的那个底线有多远。
评论已关闭!